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探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绪论第7-14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7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问题的提出第7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10-12页
    二、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进一步明确问题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思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第12-14页
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14-25页
    一、校园欺凌定义的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二、校园欺凌研究趋向第16-18页
    三、校园欺凌成因、危害、防治已有研究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校园欺凌的成因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校园欺凌的危害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校园欺凌的防治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四、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理论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权力根源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社会结构功能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个体情境互动理论第23-25页
第二章 校园欺凌的界定第25-41页
    一、我国关于校园欺凌的界定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校园欺凌的学术定义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校园欺凌的实践定义第26-28页
    二、外国关于校园欺凌的界定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日本关于校园欺凌的界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美国关于校园欺凌的界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英国有关校园欺凌的界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挪威关于校园欺凌的界定第30页
    三、校园欺凌中的学生角色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欺凌者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受欺凌者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帮凶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加强者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局外人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 抵制者第32-33页
    四、校园欺凌的定义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校园欺凌与学生打闹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校园欺凌与社会欺凌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校园欺凌的定义第38-41页
第三章 校园欺凌危害及成因第41-72页
    一、校园欺凌调查和访谈第41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南京市S校校园欺凌个案调查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安徽省马鞍山市J校校园欺凌个案调查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对教育管理R博士的访谈第52-56页
    二、校园欺凌的危害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校园欺凌对受欺凌者的危害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校园欺凌对欺凌者和旁观者的危害第57-58页
    三、校园欺凌的成因第58-7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特殊的社会现况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不足的学校教育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扭曲的家庭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学生发展不足,社会化失向第68-72页
第四章 校园欺凌防治第72-85页
    一、借鉴外国法律规制实践,制定反校园欺凌法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各国法律防治实践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制定《反校园欺凌法》第75-76页
    二、家校合作,创造和谐教育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改善家庭教育,从源头防治校园欺凌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加强学校教育,突出学校防治主体作用第78-81页
    三、扩大公共交往,促进学生社会化第81-83页
    四、社会综合治理,防治校园欺凌第83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语境理论的三维语法在高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
下一篇:基于支架理论的同伴反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