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 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 
| 1.1 选题依据 | 第11-12页 | 
| 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 
| 1.3 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 
| 1.4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 
| 1.5 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 
|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现代化政策出台的背景 | 第16-23页 | 
| 2.1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| 第16-18页 | 
| 2.2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| 第18-20页 | 
| 2.3 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足 | 第20-21页 | 
| 2.4 农民职业素质亟待提升 | 第21-23页 | 
|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现代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| 第23-38页 | 
| 3.1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| 第23-28页 | 
| 3.1.1 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| 第24-25页 | 
| 3.1.2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| 第25-26页 | 
| 3.1.3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| 第26-28页 | 
| 3.1.4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| 第28页 | 
| 3.2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| 第28-30页 | 
| 3.2.1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| 第29页 | 
| 3.2.2 鼓励、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 | 第29-30页 | 
| 3.2.3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| 第30页 | 
| 3.3 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| 第30-33页 | 
| 3.3.1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 | 第31页 | 
| 3.3.2 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| 第31-32页 | 
| 3.3.3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 | 第32-33页 | 
| 3.4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| 第33-35页 | 
| 3.4.1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| 第33-34页 | 
| 3.4.2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| 第34-35页 | 
| 3.5 健全农业投入持续增长机制 | 第35-38页 | 
| 3.5.1 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| 第35-36页 | 
| 3.5.2 完善金融支农制度 | 第36页 | 
| 3.5.3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 | 第36-38页 | 
|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现代化政策取得的成效 | 第38-47页 | 
| 4.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| 第38-42页 | 
| 4.1.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| 第39-40页 | 
| 4.1.2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| 第40-42页 | 
| 4.1.3 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 | 第42页 | 
| 4.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| 第42-45页 | 
| 4.2.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| 第43-44页 | 
| 4.2.2 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创新发展 | 第44-45页 | 
| 4.3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| 第45-47页 | 
| 4.3.1 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支撑 | 第45-46页 | 
| 4.3.2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 | 第46-47页 | 
| 第五章 我国农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| 第47-55页 | 
| 5.1 我国农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7-50页 | 
| 5.1.1 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 | 第47-48页 | 
| 5.1.2 新型职业农民团队急需加强 | 第48页 | 
| 5.1.3 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不足 | 第48-49页 | 
| 5.1.4 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突出 | 第49-50页 | 
| 5.2 新时代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| 第50-55页 | 
| 5.2.1 切实抓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 | 第51-52页 | 
| 5.2.2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| 第52页 | 
| 5.2.3 推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| 第52-53页 | 
| 5.2.4 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推进农业现代化 | 第53-55页 | 
| 结语 | 第55-56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 
| 作者简介 | 第60-61页 | 
| 后记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