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5页 |
1.2 蜘蛛液压传动机理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3 仿生蜘蛛液压驱动机构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蜘蛛体型与步足内部流体传输通道的建立 | 第22-36页 |
2.1 蜘蛛样本的选择 | 第22-23页 |
2.2 蜘蛛体型的三维重建 | 第23-25页 |
2.3 蜘蛛步足内部流体传输通道的测试与三维重建 | 第25-34页 |
2.3.1 组织切片实验 | 第25-27页 |
2.3.2 电镜扫描(SEM)实验 | 第27-28页 |
2.3.3 Micro-CT实验 | 第28-32页 |
2.3.4 内部流体传输通道的建立 | 第32-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蜘蛛步足生物力学特性测试 | 第36-46页 |
3.1 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及原理 | 第36-39页 |
3.2 节肢动物表皮组成与结构 | 第39-40页 |
3.3 试验装置及样品制备 | 第40-42页 |
3.3.1 纳米压痕实验仪器 | 第40-41页 |
3.3.2 样品制备 | 第41-42页 |
3.4 纳米力学测试试验 | 第42-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4章 蜘蛛步足血淋巴与外壳之间的单向流-固耦合计算 | 第46-62页 |
4.1 流-固耦合理论 | 第46-48页 |
4.1.1 流-固耦合介绍 | 第46-47页 |
4.1.2 流-固耦合控制方程 | 第47-48页 |
4.2 CFD数值模拟 | 第48-56页 |
4.2.1 计算假设及压力求解 | 第49-51页 |
4.2.2 边界条件 | 第51-54页 |
4.2.3 质量流量 | 第54-56页 |
4.3 单向流-固耦合计算 | 第56-59页 |
4.3.1 流场结果导入 | 第56页 |
4.3.2 结构分析设置 | 第56-59页 |
4.3.3 结构求解 | 第59页 |
4.4 典型的计算结果 | 第59-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5章 蜘蛛步足液压传动机理研究与分析 | 第62-72页 |
5.1 蜘蛛步足内流场特征研究 | 第62-65页 |
5.1.1 步足内流场速度分布 | 第62-64页 |
5.1.2 步足内流场压力分布 | 第64-65页 |
5.2 蜘蛛步足流-固耦合特性分析 | 第65-67页 |
5.3 蜘蛛步足液压传动机理分析及应用 | 第67-70页 |
5.3.1 蜘蛛步足液压传动机理分析 | 第67-68页 |
5.3.2 蜘蛛步足液压传动系统应用 | 第68-7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6页 |
6.1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| 第72-73页 |
6.2 展望 | 第73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3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3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