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词表(Abbreviation)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1页 |
1 棉花黄萎病简介 | 第13-14页 |
1.1 棉花黄萎病的发现及危害 | 第13页 |
1.2 棉花黄萎病的症状 | 第13-14页 |
1.3 病原菌 | 第14页 |
1.4 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机制 | 第14页 |
2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 | 第14-16页 |
3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3.1 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状况 | 第16-17页 |
3.1.1 肽类 | 第16页 |
3.1.2 内脂类 | 第16页 |
3.1.3 黄酮类 | 第16页 |
3.1.4 香豆素类 | 第16页 |
3.1.5 烯萜类 | 第16-17页 |
3.1.6 其它类 | 第17页 |
3.2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概况 | 第17-18页 |
4 微生物液体发酵优化策略概况 | 第18-19页 |
4.1 发酵条件的优化 | 第18页 |
4.2 发酵工艺优化方法 | 第18-19页 |
4.2.1 单因素试验设计 | 第18-19页 |
4.2.2 Plackett-Burmam设计 | 第19页 |
4.2.3 最陡爬坡法 | 第19页 |
4.2.4 响应曲面设计法 | 第19页 |
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6 技术路线图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放线菌LG-9产抑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| 第21-3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1.1 材料 | 第21-22页 |
1.1.1 供试菌株 | 第21页 |
1.1.2 供试培养基 | 第21-22页 |
1.1.3 供试仪器设备 | 第22页 |
1.2 方法 | 第22-25页 |
1.2.1 菌株LG-9活化与种子液的制备 | 第22页 |
1.2.2 菌株LG-9发酵粗提液的制备 | 第22页 |
1.2.3 棉花黄萎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| 第22页 |
1.2.4 发酵粗提液抑菌活性测定 | 第22页 |
1.2.5 菌株LG-9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| 第22-23页 |
1.2.6 培养条件对菌株LG-9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3页 |
1.2.7 Plackett-Burman试验设计 | 第23-24页 |
1.2.8 最陡爬坡路径试验设计 | 第24页 |
1.2.9 Box-Behnken试验设计 | 第24页 |
1.2.10 优化验证试验 | 第24页 |
1.2.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24-25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32页 |
2.1 菌株LG-9最适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| 第25页 |
2.2 菌株LG-9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| 第25-28页 |
2.2.1 发酵时间对菌株LG-9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2.2.2 摇培转速对菌株LG-9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6页 |
2.2.3 接种量对菌株LG-9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6页 |
2.2.4 发酵温度对菌株LG-9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2.2.5 装样量对菌株LG-9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7页 |
2.2.6 发酵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LG-9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2.3 Plackett-Burman试验设计 | 第28页 |
2.4 最陡爬坡路径试验设计 | 第28-29页 |
2.5 Box-Behnken试验设计 | 第29-31页 |
2.6 优化验证试验 | 第31-32页 |
3 讨论 | 第32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放线菌LG-9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作用 | 第33-4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8页 |
1.1 材料 | 第33-34页 |
1.1.1 供试菌株及发酵液 | 第33页 |
1.1.2 供试棉花品种 | 第33页 |
1.1.3 供试培养基和试剂 | 第33-34页 |
1.1.4 供试仪器设备 | 第34页 |
1.2 方法 | 第34-38页 |
1.2.1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| 第34页 |
1.2.2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产孢量的影响 | 第34页 |
1.2.3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1.2.4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生物量的影响 | 第35页 |
1.2.5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1.2.6 菌株LG-9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| 第36-38页 |
1.2.7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38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3页 |
2.1 菌株LG-9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2.1.1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| 第38页 |
2.1.2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产孢量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2.1.3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39页 |
2.1.4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生物量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2.2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2.2.1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SOD活力的影响 | 第40页 |
2.2.2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CAT活力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2.2.3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PPO活力的影响 | 第41页 |
2.2.4 发酵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菌MDA含量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2.3 菌株LG-9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| 第42-43页 |
2.3.1 LG-9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效 | 第42页 |
2.3.2 LG-9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 | 第42-43页 |
3 讨论 | 第43-44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放线菌LG-9对棉株的促生作用和诱导抗性 | 第45-5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5-47页 |
1.1 材料 | 第45-46页 |
1.1.1 供试菌株及发酵液 | 第45页 |
1.1.2 供试棉花品种 | 第45页 |
1.1.3 供试培养基 | 第45-46页 |
1.2 方法 | 第46-47页 |
1.2.1 棉花黄萎病菌孢子液制备 | 第46页 |
1.2.2 菌株LG-9发酵粗提液对棉种萌发的促进作用 | 第46页 |
1.2.3 菌株LG-9发酵滤液对棉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| 第46-47页 |
1.2.4 菌株LG-9对棉株诱导抗性的影响 | 第47页 |
1.2.5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4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1页 |
2.1 菌株LG-9发酵粗提液对棉种萌发的促进作用 | 第47-48页 |
2.2 菌株LG-9发酵液对棉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| 第48-50页 |
2.2.1 发酵液液对棉苗的第一次促生预试验结果 | 第48-49页 |
2.2.2 发酵液对棉苗的第二次促生试验 | 第49-50页 |
2.3 菌株LG-9对棉花的诱导抗性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 讨论 | 第51-53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属性的的初步研究 | 第54-6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6页 |
1.1 材料 | 第54页 |
1.1.1 供试菌株及其发酵粗提液 | 第54页 |
1.1.2 供试仪器设备与药品 | 第54页 |
1.2 方法 | 第54-56页 |
1.2.1 棉花黄萎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| 第54页 |
1.2.2 抑菌活性测定 | 第54页 |
1.2.3 灭菌及高温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1.2.4 菌株LG-9抑菌活性产物的极性分析 | 第55页 |
1.2.5 发酵粗提液储藏稳定性 | 第55页 |
1.2.6 发酵粗提液对蛋白酶的稳定性 | 第55页 |
1.2.7 菌株LG-9抑菌活性产物的初步分离 | 第55-5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6-59页 |
2.1 灭菌及高温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56页 |
2.2 抑菌活性产物的极性分析 | 第56-57页 |
2.3 发酵粗提液储藏稳定性 | 第57页 |
2.4 发酵粗提液对蛋白酶的稳定性 | 第57-58页 |
2.5 硫酸铵沉淀抑菌物质的抑菌效果 | 第58页 |
2.6 不同分子截流量透析袋透析效果 | 第58-59页 |
3 讨论 | 第59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9-70页 |
附件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