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6-7页 |
一、作品介绍 | 第6页 |
二、作曲家简介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《觅》的本体分析 | 第7-14页 |
第一节 曲式结构 | 第7-10页 |
一、引子 | 第7-8页 |
二、A部分(快板) | 第8-9页 |
三、B部分(行板) | 第9-10页 |
四、A部分(再现的小快板) | 第10页 |
第二节 旋律特点 | 第10-14页 |
一、主音 | 第11-12页 |
二、全音阶音型与发展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《觅》的演奏探究 | 第14-19页 |
第一节 技术难度分析 | 第14-16页 |
一、快速双声部技巧 | 第14-15页 |
二、快速大跳技巧 | 第15-16页 |
三、多种技法混合使用 | 第16页 |
第二节 演奏层面的自由性 | 第16-19页 |
一、大量散板段落的配置 | 第17页 |
二、打击乐声部的即兴化 | 第17-18页 |
三、特殊技法的灵活性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对《觅》的探索 | 第19-21页 |
第一节 对余音的处理 | 第19页 |
第二节 在当代扬琴作品中的发展 | 第19-21页 |
结语 | 第21-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