冈底斯中西段主碰撞期岩浆侵入活动特征与成矿潜力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3-29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1 选题依据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| 第14-24页 |
1.2.1 冈底斯带研究现状与进展 | 第15-17页 |
1.2.2 冈底斯带主碰撞期研究现状 | 第17-24页 |
1.2.3 存在问题 | 第24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解决方案 | 第24-25页 |
1.4 完成工作量 | 第25页 |
1.5 实验技术方法 | 第25-27页 |
1.6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| 第27-29页 |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29-36页 |
2.1 大地构造背景 | 第29-30页 |
2.1.1 大地构造位置 | 第29-30页 |
2.1.2 大地构造演化 | 第30页 |
2.2 区域地层 | 第30-32页 |
2.3 区域构造 | 第32页 |
2.4 区域岩浆岩 | 第32-34页 |
2.5 区域矿产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冈底斯中西段侵入岩特征与年代学 | 第36-63页 |
3.1 岩石学特征 | 第36-43页 |
3.2 锆石LA-ICP-MSU-Pb年代学 | 第43-47页 |
3.2.1 锆石形貌及阴极发光图像 | 第43-44页 |
3.2.2 锆石U-Pb年龄 | 第44-46页 |
3.2.3 岩石年代学意义 | 第46-47页 |
3.3 锆石微量-稀土元素、结晶温度和氧逸度 | 第47-63页 |
3.3.1 锆石微量和稀土元素 | 第47-50页 |
3.3.2 锆石结晶温度和氧逸度 | 第50-63页 |
第4章 冈底斯中西段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| 第63-86页 |
4.1 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 | 第63-77页 |
4.1.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| 第63-75页 |
4.1.2 微量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| 第75-77页 |
4.2 全岩Sr-Nd-Pb同位素地球化学 | 第77-79页 |
4.2.1 全岩Sr-Nd同位素 | 第77-78页 |
4.2.2 全岩Pb同位素 | 第78-79页 |
4.3 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 | 第79-86页 |
第5章 岩浆起源与演化 | 第86-95页 |
5.1 岩石类型 | 第86-87页 |
5.2 岩浆起源 | 第87-90页 |
5.3 岩浆演化 | 第90-93页 |
5.4 成岩构造背景及地球动力学过程 | 第93-95页 |
第6章 冈底斯中西段主碰撞期岩浆属性与成矿潜力 | 第95-109页 |
6.1 冈底斯岩浆属性对比 | 第95-101页 |
6.1.1 经度方向对比 | 第95-98页 |
6.1.2 纬度方向对比 | 第98-101页 |
6.2 成矿潜力分析 | 第101-109页 |
6.2.1 冈底斯中东段岩浆属性的控矿作用 | 第101-107页 |
6.2.1.1 Fe-Cu成矿岩体特征 | 第101-104页 |
6.2.1.2 Pb-Zn成矿岩体特征 | 第104-106页 |
6.2.1.3 主碰撞期成矿与地壳加厚背景的关系 | 第106-107页 |
6.2.2 冈底斯中西段侵入岩成矿潜力分析 | 第107-109页 |
6.2.2.1 Fe-Cu成矿潜力分析 | 第107-108页 |
6.2.2.2 Pb-Zn-Mo成矿潜力分析 | 第108-109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109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25页 |
附录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