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3页 |
1.1 碳点的简介 | 第9页 |
1.2 碳点的来源 | 第9-10页 |
1.3 碳点的合成 | 第10-15页 |
1.3.1 自上而下的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3.2 自下而上的方法 | 第12-15页 |
1.4 碳点的性能 | 第15-17页 |
1.4.1 碳点的吸收与光致发光特性 | 第15-16页 |
1.4.2 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发光性能 | 第16-17页 |
1.4.3 生物相容性与细胞毒性 | 第17页 |
1.5 碳点的应用 | 第17-21页 |
1.5.1 传感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5.2 成像应用 | 第18-19页 |
1.5.3 药物和基因的运输 | 第19-20页 |
1.5.4 光电应用 | 第20-21页 |
1.6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双稀土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| 第23-41页 |
2.1 引言 | 第23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3-27页 |
2.2.1 试剂 | 第23-24页 |
2.2.2 表征方法 | 第24页 |
2.2.3 Gd/Yb@CDs的制备 | 第24-25页 |
2.2.4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 | 第25页 |
2.2.5 细胞毒性评估和细胞成像 | 第25-26页 |
2.2.6 动物实验 | 第26页 |
2.2.7 组织切片分析 | 第26页 |
2.2.8 生物分布 | 第26-27页 |
2.2.9 体外和体内T1加权的MRI成像 | 第27页 |
2.2.10 体外和体内CT成像 | 第27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9页 |
2.3.1 Gd/Yb@CDs的合成 | 第27-28页 |
2.3.2 Gd/Yb@CDs的表征 | 第28-32页 |
2.3.3 Gd/Yb@CDs的毒性 | 第32-33页 |
2.3.4 Gd/Yb@CDs的荧光特性 | 第33-35页 |
2.3.5 Gd/Yb@CDs的细胞成像 | 第35-36页 |
2.3.6 体外T1-MRI和CT成像 | 第36-38页 |
2.3.7 肿瘤T1加权MRI和CT成像 | 第38页 |
2.3.8 Gd/Yb@CDs的生物分布 | 第38-39页 |
2.4 结论 | 第39-41页 |
第3章 聚乙二醇修饰的双稀土掺杂碳点的设计、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| 第41-50页 |
3.1 引言 | 第4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1-44页 |
3.2.1 试剂 | 第41-42页 |
3.2.2 表征方法 | 第42页 |
3.2.3 Gd/Yb@CDs-PEG的制备 | 第42-43页 |
3.2.4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 | 第43页 |
3.2.5 细胞毒性评估和细胞成像 | 第43-44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4-49页 |
3.3.1 Gd/Yb@CDs-PEG的制备 | 第44页 |
3.3.2 Gd/Yb@CDs-PEG的表征 | 第44-46页 |
3.3.3 Gd/Yb@CDs-PEG的毒性 | 第46-47页 |
3.3.4 荧光特性 | 第47-49页 |
3.4 结论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结论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6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1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