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13-15页 |
2 系统原理及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5-21页 |
2.1 存储测试原理 | 第15-16页 |
2.2 系统性能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 | 第16页 |
2.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6-20页 |
2.3.1 设计原则 | 第16-17页 |
2.3.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7-19页 |
2.3.3 系统工作流程 | 第19-2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3 数据采集模块及电源系统的设计 | 第21-37页 |
3.1 模拟量采集电路设计 | 第21-30页 |
3.1.1 线性隔离电路设计 | 第21-23页 |
3.1.2 多通道切换设计 | 第23-24页 |
3.1.3 A/D转换模块设计 | 第24-26页 |
3.1.4 采集模块控制逻辑设计 | 第26-30页 |
3.2 数字量收发电路设计 | 第30-33页 |
3.2.1 RS422接口电路设计 | 第30-31页 |
3.2.2 RS422信号收发逻辑设计 | 第31-33页 |
3.3 电源系统的设计 | 第33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| 第37-56页 |
4.1 存储模块硬件设计 | 第37-40页 |
4.1.1 数据存储容量和速率的计算 | 第37页 |
4.1.2 存储器选型 | 第37-39页 |
4.1.3 存储器硬件电路设计 | 第39-40页 |
4.2 存储逻辑的FPGA设计 | 第40-41页 |
4.3 FLASH存储模块管理设计 | 第41-53页 |
4.3.1 NANDFLASH基本操作 | 第42-46页 |
4.3.2 无效块管理 | 第46-49页 |
4.3.3 ECC校验设计 | 第49-53页 |
4.4 数据缓存容量及系统存储速度计算 | 第53-5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5 以太网通信接口设计 | 第56-71页 |
5.1 以太网技术 | 第56-60页 |
5.1.1 以太网基础 | 第56-57页 |
5.1.2 OSI参考模型与TCP/IP体系结构 | 第57-58页 |
5.1.3 IEEE.802.3协议概述及帧格式 | 第58-60页 |
5.2 以太网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| 第60-63页 |
5.3 IP校验和算法与CRC32算法的原理及实现 | 第63-67页 |
5.3.1 IP校验和算法实现 | 第63-64页 |
5.3.2 CRC算法原理及实现 | 第64-67页 |
5.4 以太网控制器的FPGA设计 | 第67-7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6 系统测试与分析 | 第71-78页 |
6.1 测试平台搭建 | 第71页 |
6.2 模块功能测试分析 | 第71-77页 |
6.2.1 电源模块测试 | 第71-72页 |
6.2.2 以太网通信功能及速率测试 | 第72-74页 |
6.2.3 模拟量通道功能测试 | 第74-76页 |
6.2.4 数据完整性测试 | 第76页 |
6.2.5 系统的隔离与防护设计 | 第76-77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7.1 工作总结 | 第78-79页 |
7.2 工作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