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8页 |
| ·铸造铝合金 | 第13-15页 |
| ·Al-Si-Cu-Mg系铸造铝合金 | 第15-19页 |
| ·Al-Si-Cu-Mg系铸造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的作用 | 第15-16页 |
| ·Al-Si-Cu-Mg系铸造合金中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 | 第16-19页 |
| ·铝合金的热处理 | 第19-24页 |
| ·固溶处理 | 第20-22页 |
| ·时效处理 | 第22-24页 |
| ·压铸技术 | 第24-29页 |
| ·压铸铝合金及其类型 | 第24-25页 |
| ·压力铸造的特点 | 第25-27页 |
| ·压铸工艺参数 | 第27-29页 |
| ·铝合金的疲劳断裂行为 | 第29-36页 |
| ·合金元素对铝合金疲劳行为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| ·显微组织对铝合金疲劳行为的影响 | 第32-35页 |
| ·铸造缺陷对铝合金疲劳行为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36-38页 |
| 第二章 材料及试验方法 | 第38-43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8页 |
| ·合金的熔炼与铸造成形 | 第38-39页 |
| ·热处理工艺参数 | 第39页 |
| ·拉伸性能测试 | 第39-41页 |
| ·疲劳性能测试 | 第41页 |
| ·扫描电镜(SEM)观察 | 第41页 |
| ·透射电镜(TEM)样品制备和观察 | 第41-43页 |
| 第三章 金属型铸造Al-Si-Cu-Mg-(Sc,Er)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 | 第43-69页 |
| ·合金的显微组织 | 第43-48页 |
| ·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 | 第48-52页 |
| ·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行为 | 第52-55页 |
| ·合金的循环应力-应变行为 | 第55-56页 |
| ·低周疲劳变形区微观结构观察 | 第56-60页 |
| ·低周疲劳断口形貌观察 | 第60-62页 |
| ·分析与讨论 | 第62-67页 |
| ·稀土元素Sc、Er的晶粒细化效应 | 第62-64页 |
| ·循环应力响应行为 | 第64-65页 |
| ·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 | 第65-67页 |
| ·低周疲劳寿命行为 | 第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| 第四章 固溶态与固溶+时效态Al-Si-Cu-Mg-(Sc,Er)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 | 第69-103页 |
| ·固溶态合金的显微组织 | 第69-73页 |
| ·固溶+时效态合金的显微组织 | 第73-75页 |
| ·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 | 第75-85页 |
| ·固溶态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 | 第75-78页 |
| ·固溶+时效态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 | 第78-81页 |
| ·热处理对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的影响 | 第81-85页 |
| ·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行为 | 第85-88页 |
| ·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数据分析 | 第88-92页 |
| ·低周疲劳变形区的微观结构观察 | 第92-94页 |
| ·疲劳断口形貌观察与分析 | 第94-98页 |
| ·分析与讨论 | 第98-102页 |
| ·固溶态合金的显微组织 | 第98页 |
| ·稀土元素对合金时效析出过程的影响 | 第98-99页 |
| ·循环应力响应行为 | 第99-101页 |
| ·低周疲劳寿命行为 | 第101-10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| 第五章 压铸态Al-Si-Cu-Mg-(Sc,Er)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 | 第103-125页 |
| ·合金的显微组织 | 第103-106页 |
| ·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 | 第106-113页 |
| ·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行为 | 第113-115页 |
| ·合金低周疲劳寿命数据分析 | 第115-118页 |
| ·低周疲劳变形区微观结构观察 | 第118-119页 |
| ·疲劳断口形貌观察与分析 | 第119-121页 |
| ·分析与讨论 | 第121-124页 |
| ·压铸态合金的显微组织 | 第121-122页 |
| ·循环应力响应行为 | 第122-123页 |
| ·低周疲劳寿命行为 | 第123-12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4-125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125-12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7-136页 |
| 在学研究成果 | 第136-138页 |
| 致谢 | 第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