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应变速率下镁合金的动态力学行为及变形机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5页 |
| ·镁的性质及用途 | 第13-14页 |
| ·镁的合金化及其性能特点 | 第14-18页 |
| ·镁的合金化 | 第14-16页 |
| ·镁合金的性能特点 | 第16-18页 |
| ·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| 第18-24页 |
| ·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特征 | 第24-25页 |
| ·动态力学性能实验技术 | 第25-27页 |
| ·镁合金的动态力学行为研究现状 | 第27-33页 |
| ·纯镁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变形机制 | 第27页 |
| ·镁合金的动态变形机制 | 第27-28页 |
| ·镁合金的动态断裂机制 | 第28-29页 |
| ·镁合金动态加载的各向异性 | 第29-30页 |
| ·镁合金高温动态力学性能 | 第30页 |
| ·镁合金动态本构关系 | 第30-33页 |
| ·课题的立项背景及意义 | 第33-35页 |
| 第二章 实验原理、材料及方法 | 第35-52页 |
| ·实验装置及原理 | 第35-46页 |
| ·SHPB实验装置及原理 | 第35-38页 |
| ·SHTB实验装置及原理 | 第38-40页 |
| ·应变片标定 | 第40-42页 |
| ·波导杆弥散 | 第42-43页 |
| ·界面摩擦和试件惯性 | 第43-46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6-48页 |
| ·AZ31B型材及板材 | 第46-47页 |
| ·AM30型材及AM50、AM60真空压铸试板 | 第47页 |
| ·Mg12Gd3Y0.5Zr挤压棒材 | 第47-4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8-52页 |
| ·试样尺寸 | 第48-49页 |
| ·试样制备 | 第49-51页 |
| ·实验参数及数据处理 | 第51页 |
| ·微观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第三章 AZ31B动态力学行为及变形机制 | 第52-74页 |
| ·AZ31B镁合金的性能特点 | 第52页 |
| ·AZ31B型材测试结果 | 第52-57页 |
| ·动态压缩应力应变关系 | 第52-55页 |
| ·动态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| 第55-57页 |
| ·AZ31B板材测试结果 | 第57-60页 |
| ·分析与讨论 | 第60-72页 |
| ·镁的塑性变形机制 | 第60页 |
| ·基面织构与各向异性 | 第60-67页 |
| ·基面织构与拉压不对称性 | 第67-69页 |
| ·应变速率效应与微观变形机制 | 第69-7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| 第四章 AM系及GW123K合金动态力学行为 | 第74-92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74-81页 |
| ·AM30型材动态压缩力学行为 | 第74-76页 |
| ·AM30型材动态拉伸力学行为 | 第76-78页 |
| ·AM50和AM60动态力学行为 | 第78-79页 |
| ·GW123K棒材动态力学行为 | 第79-81页 |
| ·分析与讨论 | 第81-90页 |
| ·AM30动态变形机制 | 第81-83页 |
| ·GW123K动态变形机制 | 第83-85页 |
| ·应变速率敏感性 | 第85-89页 |
| ·几种镁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综合比较 | 第89-9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| 第五章 镁合金动态断裂机制及本构关系 | 第92-123页 |
| ·镁合金的动态断裂机制 | 第92-105页 |
| ·AZ31B动态断口分析 | 第92-96页 |
| ·AM30动态断口分析 | 第96-99页 |
| ·GW123K动态断口分析 | 第99-101页 |
| ·绝热剪切带 | 第101-105页 |
| ·材料动态本构关系 | 第105-117页 |
| ·本构模型概述 | 第105-107页 |
| ·Johnson-Cook模型 | 第107-109页 |
| ·Zerilli-Armstrong模型 | 第109-111页 |
| ·MTS模型 | 第111-113页 |
| ·UCSD模型 | 第113-115页 |
| ·PTW模型 | 第115-117页 |
| ·镁合金动态本构关系 | 第117-1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123-12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5-131页 |
| 在学研究成果 | 第131-133页 |
| 致谢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