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钒酸铋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3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BiVO_4的晶体结构、光催化原理、制备及其改性方法第13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BiVO_4的晶体结构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BiVO_4光催化原理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BiVO_4的制备方法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固相合成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沉淀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3 水热(溶剂热)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4 多元醇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5 微乳液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6 超声或微波辅助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BiVO_4的改性方法第18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1 形貌调控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2 元素掺杂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3 半导体复合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4 贵金属沉积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5 碳材料复合法第29-30页
    1.3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意义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31-32页
第二章 (t-s)BiVO_4/g-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第32-48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2-33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催化剂样品的制备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催化剂样品的表征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1 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(FE-SEM)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2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(XRD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(FT-IR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(XPS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5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(BET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6 紫外-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(UV-vis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7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(PL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催化剂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测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活性自由基分析及羟基自由基捕获实验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光电化学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38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表面形貌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化学成分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比表面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光电化学性质以及荧光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光学性能分析以及机理研究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稳定性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三章 BiVO_4/RGO/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第48-65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48-49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催化剂样品的制备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氧化石墨烯(GO)的制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BiVO_4/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BiVO_4/RG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4 BiVO_4/RGO/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制备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催化剂样品的表征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催化剂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测试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活性自由基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54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表面形貌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化学成分分析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光学性能分析以及机理研究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稳定性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结论与展望第65-67页
    结论第65-66页
    创新点第66页
    展望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7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附件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氮掺杂型生物质碳点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
下一篇:适配体修饰核壳纳米材料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17β-雌二醇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