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1 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1.2.2 国内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0-12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1.4.2 研究框架 | 第10-12页 |
第2章 农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相关概念与理论 | 第12-14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2页 |
2.1.1 农商银行信用风险涵义 | 第12页 |
2.1.2 农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涵义 | 第12页 |
2.2 相关理论 | 第12-14页 |
2.2.1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2-13页 |
2.2.2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3页 |
2.2.3 征信理论 | 第13-14页 |
第3章 AY农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情况 | 第14-25页 |
3.1 AY农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| 第14-16页 |
3.1.1 AY农商银行概况 | 第14-15页 |
3.1.2 AY农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状况 | 第15-16页 |
3.2 AY农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16-20页 |
3.2.1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| 第17-19页 |
3.2.2 信用风险管理高素质人才不足 | 第19页 |
3.2.3 信用风险反弹压力较大 | 第19-20页 |
3.3 导致AY农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0-25页 |
3.3.1 内部原因分析 | 第20-23页 |
3.3.2 外部原因分析 | 第23-25页 |
第4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| 第25-27页 |
4.1 美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| 第25-26页 |
4.1.1 监管指标的数量化 | 第25页 |
4.1.2 银行监管主体的共同监督 | 第25页 |
4.1.3 完善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| 第25-26页 |
4.1.4 健全的法律体系 | 第26页 |
4.2 日本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| 第26-27页 |
4.2.1 理顺风险管理体制机制 | 第26页 |
4.2.2 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高度量化 | 第26-27页 |
第5章 完善AY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| 第27-31页 |
5.1 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体系 | 第27页 |
5.2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| 第27-28页 |
5.3 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| 第28页 |
5.4 建立有效的不良贷款处置机制 | 第28-29页 |
5.5 提高客户选择和管理水平 | 第29-31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31-33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31页 |
6.2 展望 | 第31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6页 |
附录:AY农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调查问卷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