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

基于内容分析法的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政策研究--以2014-2017中央层面的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政策文本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提出与发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政务服务改革的需要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政策研究匮乏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“电子政务服务”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政策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内容分析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文献研究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统计分析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社会网络分析法第19页
    1.5 研究重点与难点和创新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重点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难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创新点第20-21页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1-24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的辨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电子政务服务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第21-22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服务型政府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政策工具理论第23-24页
第三章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政策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第24-33页
    3.1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政策分析框架建构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分析主体维度——X维度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政策内容评估分析维度——Y维度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基本政策工具维度——Z维度第25-26页
    3.2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政策来源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分析样本选取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分析内容编码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信度检验第30-33页
第四章 互联网+政务服务政策的主体维度分析第33-45页
    4.1 政策主体类别及分布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政策主体类别划分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政策文本制定主体的构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政策文本参与主体的构成第37-39页
    4.2 政策主体的合作网络及政策效力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政策主体的合作网络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政策主体的网络共献矩阵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政策主体的中间中心度和中心势分析第43-45页
第五章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政策的内容评估分析第45-55页
    5.1 政策内容的评价维度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便民服务实用性维度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服务渠道便携性维度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办事资源标准性维度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事项清单目录性维度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服务功能网络性维度第47-48页
    5.2 政策内容编码结果与分析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政策内容编码结果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评价结果分析第50-55页
第六章 互联网+政务服务政策的政策工具维度分析第55-64页
    6.1 政策工具维度分析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政策文本编码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政策工具应用结果分析第57-60页
    6.2 政策工具的演进分析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政策工具演进总体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供给型政策工具演进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环境型政策工具演进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需求型政策工具演进分析第63-64页
第七章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政策优化建议第64-69页
    7.1 需要解决的问题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政策主体未形成强链接合作网络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政策内容领域存在覆盖盲点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政策工具应用不平衡第65-66页
    7.2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政策的优化建议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完善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管理体制,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丰富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内容和功能,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布局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全面运用综合性政策工具第68-69页
第八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 8.1 研究不足第69页
    8.2 研究展望第69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民意有效表达研究
下一篇:家长式领导对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