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出口谷物产品的碳足迹分析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我国贸易碳排放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产品碳足迹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5 技术路线图 | 第14-16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2.1 碳足迹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2 碳足迹的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2.3 生命周期评价的工具 | 第18-1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我国谷物的生产及对外贸易 | 第20-25页 |
3.1 我国谷物的生产 | 第20-22页 |
3.1.1 我国粮食的生产结构 | 第20页 |
3.1.2 我国谷物产量变化趋势 | 第20-21页 |
3.1.3 三大谷物主产地分析 | 第21-22页 |
3.2 我国谷物的对外贸易情况 | 第22-24页 |
3.2.1 三大谷物的进出口随政策波动 | 第22页 |
3.2.2 三大谷物的主要贸易地区 | 第22-24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四章 我国谷物产品的碳足迹核算 | 第25-36页 |
4.1 研究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| 第25-26页 |
4.1.1 研究目标 | 第25页 |
4.1.2 系统边界的确定 | 第25-26页 |
4.2 功能单位 | 第26页 |
4.3 生命周期清单数据 | 第26-29页 |
4.4 背景数据 | 第29-30页 |
4.5 核算方法 | 第30-31页 |
4.6 核算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5页 |
4.6.1 核算结果 | 第31页 |
4.6.2 我国谷物碳排放总体特征分析 | 第31-34页 |
4.6.3 我国谷物碳足迹的差异 | 第34-35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五章 我国出口谷物的生命周期分析 | 第36-42页 |
5.1 研究目标与功能单位 | 第36页 |
5.2 系统边界 | 第36页 |
5.3 运输过程 | 第36-38页 |
5.3.1 出口谷物运输距离分析 | 第36-37页 |
5.3.2 运输过程碳排放系数 | 第37页 |
5.3.3 运输过程碳足迹的核算 | 第37-38页 |
5.4 出口谷物碳足迹的核算 | 第38-39页 |
5.5 出口谷物碳足迹的结构分析 | 第39-40页 |
5.6 出口谷物的生命周期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六章 政策建议 | 第42-45页 |
6.1 低碳农业的发展 | 第42-43页 |
6.1.1 加强农场管理 | 第42-43页 |
6.1.2 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 | 第43页 |
6.1.3 发展循环农业 | 第43页 |
6.1.4 培养新型农民 | 第43页 |
6.2 出口农产品贸易壁垒的应对 | 第43-44页 |
6.2.1 制定标准化战略 | 第43-44页 |
6.2.2 建立跟踪和评估体系 | 第44页 |
6.2.3 优化出口结构 | 第44页 |
6.2.4 开拓国际市场 | 第44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45-48页 |
7.1 结论与讨论 | 第45-46页 |
7.1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45页 |
7.1.2 问题讨论 | 第45-46页 |
7.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| 第46-48页 |
7.2.1 研究的不足 | 第46页 |
7.2.2 研究的展望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7页 |
附录1 | 第57-58页 |
附录2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