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--文化专题研究论文

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研究--以吉安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标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内容第9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路线第11-12页
2 研究综述第12-21页
    2.1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理论研究综述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实践研究综述第16-18页
    2.2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第18-21页
3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述第21-28页
    3.1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起第21页
    3.2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第21-22页
    3.3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独特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活态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传承性第22-23页
    3.4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梳理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《宣布人类.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》的分类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暂行办法》的分类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的分类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《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普查手册》的分类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3.5 相关的研究理论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文化资本理论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舞台真实理论第25-28页
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利用价值评价第28-40页
    4.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关系第28-30页
    4.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4.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构建第31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评价原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理想评价指标选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评价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价值评估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价第37-40页
5 案例分析—以吉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为例第40-54页
    5.1 吉安简介第40-41页
    5.2 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性评价第44-45页
    5.3 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现状及主要问题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与保护现状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主要问题第45-46页
    5.4 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建议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旅游应用前提-整体性保护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就地原生态式开发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生产性保护式开发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异地集锦式开发第49-54页
6 结论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1页
附录1 吉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价值调查问卷第61-62页
附录2 图目录第62-63页
附录3 表目录第63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的银丝贸易(1585-1815)
下一篇:齐都临淄复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