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10-14页 |
(一)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二)国内外研究述评及本文创新点 | 第11-14页 |
1.国外研究述评 | 第11-12页 |
2.国内研究述评 | 第12-13页 |
3.本文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一、理论基础 | 第14-23页 |
(一)农业综合开发 | 第14-16页 |
1.农业综合开发的概念 | 第14页 |
2.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历程 | 第14-15页 |
3.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概念 | 第15页 |
4.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类型 | 第15页 |
5.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(二)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| 第16-19页 |
1.公共物品概念 | 第16-17页 |
2.公共选择理论 | 第17-18页 |
3.公共支出理论 | 第18-19页 |
(三)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 | 第19-23页 |
1.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概念 | 第19页 |
2.项目运行管理的模式及特点 | 第19-21页 |
3.资金运行管理的模式及特点 | 第21-23页 |
二、郑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的实证分析 | 第23-36页 |
(一)郑州市的农业基本情况 | 第25-27页 |
1.农业生产情况 | 第25-26页 |
2.农村农民情况 | 第26-27页 |
3.管理机构情况 | 第27页 |
(二)郑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现状 | 第27-32页 |
1.开发有利条件 | 第28-29页 |
2.项目实施情况 | 第29-30页 |
3.项目效益情况 | 第30-31页 |
4.项目管理情况 | 第31-32页 |
5.资金管理情况 | 第32页 |
(三)郑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2-36页 |
1.项目可持续发展遇瓶颈 | 第32页 |
2.扶持对象发展不够科学 | 第32-33页 |
3.工程管护不够到位 | 第33页 |
4.项目管理不够全面 | 第33-34页 |
5.筹资投劳落实困难 | 第34-36页 |
三、郑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6-40页 |
(一)项目开发模式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需求 | 第36页 |
1.旧项目区改造时限长 | 第36页 |
2.项目开发模式陈旧 | 第36页 |
(二)政策引导不够到位 | 第36-37页 |
1.项目发展引导不到位 | 第36页 |
2.经营主体引导不到位 | 第36-37页 |
(三)管护制度不够健全 | 第37页 |
1.管护意识不强 | 第37页 |
2.管护责权不一 | 第37页 |
3.管理方式陈旧 | 第37页 |
4.缺乏考核制度 | 第37页 |
(四)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| 第37-38页 |
1.政府部门职权交叠 | 第37-38页 |
2.项目规划评审制度不完善 | 第38页 |
3.工程监理制度不完善 | 第38页 |
4.项目验收制度不完善 | 第38页 |
(五)项目投资方式相对单一 | 第38-40页 |
四、加强与改进郑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的建议 | 第40-48页 |
(一)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发模式 | 第40-41页 |
1.缩短旧项目提质改造年限,提高项目建设投资标准 | 第40页 |
2.鼓励先流转后开发,抓好农业农村开发项目的有机结合 | 第40-41页 |
3.集中科技推广资金,提高项目科技含量 | 第41页 |
(二)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产业的政策引导 | 第41-43页 |
1.引导扶持农业龙头企业、农业合作组织、家庭农场等的发展 | 第42-43页 |
2.引导特色产业项目的优势发挥 | 第43页 |
(三)健全项目管护制度 | 第43-45页 |
1.增强管护意识 | 第44页 |
2.落实管护责权 | 第44页 |
3.创新管理方式 | 第44页 |
4.健全考核制度 | 第44-45页 |
(四)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制 | 第45-46页 |
1.准确定位政府管理职能 | 第45页 |
2.完善项目规划评审制度 | 第45页 |
3.完善工程监理制度 | 第45-46页 |
4.完善项目验收制度 | 第46页 |
(五)拓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融资渠道 | 第46-48页 |
1.吸引银行贷款,促进产业化发展 | 第46页 |
2.引导社会资本,调整产业结构 | 第46-47页 |
3.组建融资担保公司,缓解农业企业融资难题 | 第47-4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