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 | 第10页 |
1.2 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2 现实应用意义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3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3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.1 文献综述法 | 第13页 |
1.4.2 案例分析法 | 第13-14页 |
1.4.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法 | 第14页 |
1.5 技术路线 | 第14页 |
1.6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2 “营改增”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2.1 “营改增”相关概述 | 第16页 |
2.2 “营改增”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2.2.1 税制优化理论与“营改增” | 第16-17页 |
2.2.2 税收中性理论与“营改增” | 第17页 |
2.2.3 税收价格理论与“营改增” | 第17页 |
2.2.4 税收宏观调控理论与“营改增” | 第17-18页 |
3 “营改增”对W物业管理公司的影响分析 | 第18-32页 |
3.1 W公司简介 | 第18页 |
3.2 “营改增”对W公司发票管理产生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3.3 “营改增”对W公司财务核算产生的影响 | 第19-23页 |
3.3.1 价税分离对财务核算产生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3.3.2 增值税抵扣制度对财务核算产生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3.3.3 “营改增”对账务处理产生的影响 | 第21-23页 |
3.4 “营改增”对W公司经营模式产生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3.4.1 “营改增”对W公司劳动力模式产生的影响 | 第23页 |
3.4.2 “营改增”对W公司采购模式产生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3.5 “营改增”对W公司纳税成本产生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3.6 “营改增”对W公司税务风险产生的影响 | 第26-32页 |
3.6.1 税务稽查风险 | 第26-27页 |
3.6.2 发票管理风险 | 第27-28页 |
3.6.3 会计核算风险 | 第28-29页 |
3.6.4 纳税筹划风险 | 第29-30页 |
3.6.5 进销项税分配不合理的风险 | 第30-32页 |
4 应对“营改增”对W物业管理公司带来影响的对策 | 第32-48页 |
4.1 提升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水平 | 第32-33页 |
4.1.1 提升进项发票管理水平 | 第32页 |
4.1.2 规范开票流程 | 第32页 |
4.1.3 准确确定开票税率 | 第32-33页 |
4.1.4 区分含税单价与不含税单价 | 第33页 |
4.2 加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 | 第33-35页 |
4.2.1 加强财务人员在纳税申报方面的培训 | 第34页 |
4.2.2 加强财务人员在账务处理方面的培训 | 第34页 |
4.2.3 加强财务人员在税控发票方面的培训 | 第34-35页 |
4.3 改善企业经营模式 | 第35-36页 |
4.3.1 严格规范对外采购流程 | 第35页 |
4.3.2 改变企业劳动力构成模式 | 第35-36页 |
4.4 提高账务处理和财务核算水平 | 第36-40页 |
4.4.1 提高销售额的确认和计量水平 | 第36-37页 |
4.4.2 提高账务处理与核算水平 | 第37-40页 |
4.5 合理安排纳税筹划 | 第40-44页 |
4.5.1 合理利用会计处理方法 | 第40-42页 |
4.5.2 合理利用凭票抵扣政策 | 第42页 |
4.5.3 合理利用增值税税率 | 第42-44页 |
4.6 严格控制税务风险,强化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联系 | 第44-48页 |
4.6.1 加强税务知识培训 | 第44页 |
4.6.2 加强对供货方和购买方的识别认定 | 第44-45页 |
4.6.3 加强税务风险的管控 | 第45-46页 |
4.6.4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联系 | 第46-48页 |
5 总结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5.1 研究总结 | 第48页 |
5.2 展望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