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2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4页 |
1.1.1 地震危害及其特点 | 第9-12页 |
1.1.2 室内避震的相关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1.3 家庭应急产品的重要性 | 第14页 |
1.2 国内外防震减灾家庭应急设计的现状 | 第14-25页 |
1.2.1 国外防震减灾家庭应急设计的现状 | 第14-21页 |
1.2.2 国内防震减灾家庭应急设计现状 | 第21-24页 |
1.2.3 国内家庭应急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| 第24-25页 |
1.3 防震减灾产品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5-26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25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25-26页 |
1.4 防震减灾产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26-2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6-28页 |
1.5 研究框架 | 第28-29页 |
2 U-TRIZ理论的相关概念与受灾群体分析 | 第29-43页 |
2.1 U-TRIZ的相关概念 | 第29-31页 |
2.1.1 U-TRIZ理论的概念 | 第29页 |
2.1.2 U-TRIZ理论的功能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1.3 U-TRIZ理论的资源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2 受灾人群的心理行为及需求分析 | 第31-41页 |
2.2.1 受灾人群的心理行为特征 | 第31-34页 |
2.2.2 受灾人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4-40页 |
2.2.3 受灾人群的应急需求分析 | 第40-4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3 基于U-TRIZ理论的家庭应急产品功能与资源分析 | 第43-57页 |
3.1 家庭应急产品与日用品 | 第43-50页 |
3.1.1 家庭应急产品与日用品的关系 | 第43页 |
3.1.2 家庭可避难空间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1.3 家庭避难空间内应急资源分析 | 第44-50页 |
3.2 基于U-TRIZ理论的家庭应急产品功能分析 | 第50-53页 |
3.2.1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中产品的补充 | 第50页 |
3.2.2 家庭应急产品的功能分析 | 第50-53页 |
3.3 基于功能需求的室内日用品资源匹配 | 第53-5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4 基于U-TRIZ理论的家庭应急产品设计 | 第57-77页 |
4.1 家庭应急产品的设计原则 | 第57-64页 |
4.1.1 产品、人、环境分析三要素原则 | 第57-59页 |
4.1.2 安全性原则 | 第59-60页 |
4.1.3 易用性原则 | 第60-61页 |
4.1.4 通用性原则 | 第61-62页 |
4.1.5 时效性原则 | 第62-63页 |
4.1.6 动态性思考原则 | 第63页 |
4.1.7 多领域合作原则 | 第63页 |
4.1.8 “平震结合”原则 | 第63-64页 |
4.2 基于U-TRIZ理论的家庭应急产品SAFC模型分析 | 第64-71页 |
4.2.1 U-TRIZ理论中SAFC模型的构成 | 第64-66页 |
4.2.2 “平震结合”的家庭应急产品SAFC模型分析 | 第66-67页 |
4.2.3 家庭应急产品技术和物理矛盾的解决 | 第67-71页 |
4.3 基于功能的效应原理匹配 | 第71-73页 |
4.4 基于U-TRIZ理论的家庭应急产品设计框架 | 第73页 |
4.5 基于U-TRIZ理论的家庭应急产品设计 | 第73-75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5 家庭应急产品设计案例 | 第77-87页 |
5.1 基于发明原理的家庭应急壁灯设计案例 | 第77-82页 |
5.1.1 发明原理在家庭应急产品上的运用 | 第77-78页 |
5.1.2 家庭应急壁灯的设计案例(专利一) | 第78-82页 |
5.2 基于效应知识的家庭地震报警装置设计案例 | 第82-85页 |
5.2.1 效应知识在家庭应急产品上的运用 | 第82-83页 |
5.2.2 家庭地震报警装置的设计案例(专利二) | 第83-85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6.1 成果总结 | 第87-88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88页 |
6.3 展望与不足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5页 |
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5-97页 |
附录Ⅰ 图表索引 | 第97-101页 |
附录Ⅱ | 第101-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