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大数据的公租房供求匹配研究--以西安市为例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2-18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4.1 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2 影响公租房需求的因素研究 | 第20-34页 |
2.1 模型构建和研究方法 | 第20-24页 |
2.1.1 理论模型构建 | 第20-22页 |
2.1.2 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2 问卷设计及数据获取 | 第24-26页 |
2.2.1 研究问卷设计 | 第24页 |
2.2.2 研究数据获取 | 第24-26页 |
2.3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| 第26-33页 |
2.3.1 模型检验 | 第26-28页 |
2.3.2 模型拟合与修正 | 第28-31页 |
2.3.3 研究假设检验 | 第31-32页 |
2.3.4 模型结果 | 第32-3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3 基于大数据的保障人群住房需求挖掘 | 第34-54页 |
3.1 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 | 第34-38页 |
3.1.1 大数据分析框架及算法 | 第34-37页 |
3.1.2 住房消费意图大数据 | 第37页 |
3.1.3 研究思路 | 第37-38页 |
3.2 大数据挖掘全过程分析 | 第38-48页 |
3.2.1 爬虫架构设计及采集 | 第38-41页 |
3.2.2 数据清洗处理及结果 | 第41-44页 |
3.2.3 文本挖掘过程及结果 | 第44-48页 |
3.3 保障人群的住房需求分析 | 第48-52页 |
3.3.1 区位配套条件上的需求分析 | 第48-52页 |
3.3.2 房屋条件上的需求分析 | 第5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4 公租房的供给研究 | 第54-62页 |
4.1 公租房的供给数据获取 | 第54-55页 |
4.1.1 供给数据来源 | 第54页 |
4.1.2 供给数据处理 | 第54-55页 |
4.2 供给的空间区位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2.1 各行政区内的供给 | 第55-56页 |
4.2.2 各功能区内的供给 | 第56页 |
4.2.3 公租房的区位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3 公租房的房屋条件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3.1 公租房的房源类型 | 第58页 |
4.3.2 公租房的户型结构 | 第58-59页 |
4.3.3 公租房的室内配套 | 第59-60页 |
4.4 公租房供给的政策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4.1 供给的保障对象类型 | 第60-61页 |
4.4.2 公租房的梯度租金 | 第6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5 西安市公租房供求匹配的拟合研究 | 第62-86页 |
5.1 公租房供求拟合模型构建 | 第62-67页 |
5.1.1 理论基础 | 第62页 |
5.1.2 研究思路 | 第62-63页 |
5.1.3 模型构建 | 第63-66页 |
5.1.4 拟合研究的方法介绍 | 第66-67页 |
5.2 大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67-70页 |
5.2.1 数据来源 | 第67页 |
5.2.2 数据获取及处理 | 第67-70页 |
5.3 数据分析与结果 | 第70-84页 |
5.3.1 居住空间上区位配套条件的分等定级 | 第70-76页 |
5.3.2 需求与区位配套条件的拟合分析 | 第76-80页 |
5.3.3 供求匹配拟合分析与结果 | 第80-8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9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86-87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87-88页 |
6.3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8页 |
附录 | 第98-100页 |
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