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·本文研究背景 | 第11-18页 |
·视频交换平台发展 | 第12-16页 |
·视频交换在行业中的应用与现行状况 | 第16-17页 |
·视频交换的发展前景 | 第17-18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视频交换平台应用与技术分析 | 第19-29页 |
·网络特性分析 | 第19-23页 |
·网络拓扑结构 | 第19-20页 |
·网络协议 | 第20-21页 |
·网络业务 | 第21-23页 |
·视频交换特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现行视频交换平台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现行视频交换平台管理 | 第24-25页 |
·现行视频交换平台优缺点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视频流特点和处理方式及压缩技术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视频流传输概念 | 第26页 |
·视频流网络特点及需求 | 第26-27页 |
·单播与组播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网络视频交换平台自适应机制 | 第29-56页 |
·视频交换平台自适应的特点和管理方式 | 第29-31页 |
·视频交换平台自适应内涵 | 第29页 |
·视频交换平台自适应管理方式 | 第29-31页 |
·视频交换网络测量 | 第31-32页 |
·视频交换IP数据格式和路由分析 | 第32-38页 |
·IP数据包格式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| 第35-36页 |
·路由器间邻居的查找 | 第36页 |
·Hello协议和数据包组成 | 第36-38页 |
·网络类型描述 | 第38页 |
·最短路径路由算法应用 | 第38-44页 |
·SPF算法 | 第38-39页 |
·链路状态数据库 | 第39-41页 |
·SPF算法建立最短路径树 | 第41-44页 |
·自适应机制数据包设计 | 第44-45页 |
·自适应机制网络测量算法 | 第45-55页 |
·网络测量相关定义 | 第45-46页 |
·网络可用带宽特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单链路背景流量测量算法 | 第47页 |
·最大可用带宽流测量算法 | 第47-50页 |
·点到点的多段链路可用带宽测量算法 | 第50-55页 |
·网络时间同步分析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视频交换平台自适应系统设计 | 第56-76页 |
·视频交换平台自适应系统分析 | 第56-60页 |
·视频交换业务特性 | 第56-57页 |
·测量数据的采集 | 第57-58页 |
·测量数据的存储 | 第58-60页 |
·视频交换平台自适应模型设计 | 第60-73页 |
·网络的功能模块设计 | 第60-62页 |
·分布式测量模型设计 | 第62-63页 |
·信息采集端视频压缩改进 | 第63-65页 |
·视频会议系统自适应设计 | 第65-66页 |
·热点视频的业务处理设计 | 第66-67页 |
·视频标签存储设计 | 第67页 |
·视频点播自适应设计 | 第67-70页 |
·网络时间同步设计 | 第70-73页 |
·自适应机制相关策略 | 第73-76页 |
·故障诊断与容错恢复机制 | 第73页 |
·路由配置策略与链路管理 | 第73-74页 |
·端与端的通信链路反馈机制 | 第74-76页 |
第五章 视频压缩自适应调节技术实现 | 第76-82页 |
·H.264视频压缩调节设计 | 第76-80页 |
·H.264视频压缩参数 | 第76-78页 |
·H.264视频压缩参数调节规则 | 第78页 |
·H.264视频压缩帧编码调节与速率调节 | 第78-80页 |
·视频传输QoS | 第80-82页 |
·QoS的相关定义 | 第80页 |
·视频流传输对QoS的要求 | 第80页 |
·视频交换服务QoS控制 | 第80-82页 |
第六章 基于测量的视频交换平台自适应测试与性能评价 | 第82-87页 |
·测试内容 | 第82页 |
·测试环境与测试结果 | 第82-86页 |
·测试环境 | 第82页 |
·测试结果 | 第82-86页 |
·系统测试评价 | 第86-87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