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压封闭引流对兔颅骨外露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
| 缩略语表 | 第5-7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9-10页 |
| 前言 | 第11-13页 |
| 文献回顾 | 第13-19页 |
| 1 材料 | 第19-22页 |
| 1.1 实验动物 | 第19页 |
| 1.2 负压源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| 1.3 VSD辅助材料 | 第20-21页 |
| 1.4 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21-22页 |
| 2 方法 | 第22-29页 |
| 2.1 兔颅顶部解剖 | 第22-23页 |
| 2.2 新西兰大白兔颅骨外露模型的建立 | 第23-24页 |
| 2.3 创面分组及处理 | 第24页 |
| 2.4 大体观察 | 第24页 |
| 2.5 标本采集 | 第24页 |
| 2.6 细菌定量 | 第24-25页 |
| 2.7 羟脯氨酸定量 | 第25-26页 |
| 2.8 HE染色 | 第26页 |
| 2.9 Masson三色染色 | 第26-27页 |
| 2.10免疫组化学染色和微血管密度 | 第27-28页 |
| 2.11 QPCR测量 | 第28-29页 |
| 2.12 统计学分析 | 第29页 |
| 3 结果 | 第29-44页 |
| 3.1 大体观察 | 第30页 |
| 3.2 创面愈合时间 | 第30-32页 |
| 3.3 创面愈合速率 | 第32-33页 |
| 3.4 细菌定量 | 第33-34页 |
| 3.5 羟脯氨酸含量 | 第34-35页 |
| 3.6 HE染色 | 第35-37页 |
| 3.7 Masson三色染色 | 第37-39页 |
| 3.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量微血管密度 | 第39-41页 |
| 3.9 Real-time PCR检测 | 第41-44页 |
| 4 讨论 | 第44-47页 |
| 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5页 |
|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