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2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三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(一)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 | 第12-16页 |
一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 | 第12-14页 |
(一)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| 第12-13页 |
(二)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 | 第13-14页 |
(三)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 | 第14页 |
二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| 第14-16页 |
(一) 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法律体系 | 第14-15页 |
(二)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| 第15页 |
(三) 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保障体系 | 第15页 |
(四)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体系 | 第15-16页 |
(五) 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体系 | 第16页 |
第三章 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| 第16-23页 |
一、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历程 | 第16-17页 |
二、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| 第17-23页 |
(一)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不断健全 | 第17-18页 |
(二)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| 第18-20页 |
(三) 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蓬勃开展 | 第20-21页 |
(四)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| 第21-22页 |
(五)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断充实壮大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3-27页 |
一、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3-24页 |
(一) 基础设施的配备和管理滞后 | 第23页 |
(二) 财政投入不足 | 第23页 |
(三) 缺乏充足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| 第23-24页 |
(四) 专业人力培养不到位 | 第24页 |
(五)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 | 第24页 |
二、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4-27页 |
(一) 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淡薄 | 第24-25页 |
(二) 政府角色定位模糊 | 第25-26页 |
(三) 文化体系改革滞后 | 第26页 |
(四) 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不高 | 第26-27页 |
第五章 完善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 | 第27-36页 |
一、健全完善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体系和政策法规 | 第27页 |
(一) 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理论研究 | 第27页 |
(二) 出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 | 第27页 |
二、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| 第27-29页 |
(一) 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| 第28页 |
(二) 加快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| 第28-29页 |
三、创新公共文化投融资体制 | 第29-30页 |
(一)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| 第29页 |
(二) 加强投入管理 | 第29-30页 |
(三) 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 | 第30页 |
四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| 第30-32页 |
(一) 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| 第31页 |
(二) 依托现有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产品 | 第31页 |
(三) 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 | 第31-32页 |
(四)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| 第32页 |
五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| 第32-34页 |
(一) 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| 第32-33页 |
(二) 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| 第33页 |
(三) 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范围 | 第33-34页 |
六、构建公共文化领域文化人才培育机制 | 第34-36页 |
(一)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管理机制 | 第34页 |
(二)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 | 第34页 |
(三)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激励机制 | 第34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38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