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0页 |
1.1 引言 | 第16页 |
1.2 航空信道建模的研究背景 | 第16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创新 | 第18-19页 |
1.4 本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航空信道的衰落特性与信道建模的基本理论 | 第20-42页 |
2.1 引言 | 第20页 |
2.2 航空信道衰落特性与参考模型 | 第20-29页 |
2.2.1 衰落特性的抽象 | 第20-22页 |
2.2.2 巡航阶段 | 第22-26页 |
2.2.3 其他场景 | 第26-28页 |
2.2.4 总结 | 第28-29页 |
2.3 宽带信道的抽头延迟线模型 | 第29-32页 |
2.4 谐波叠加法与多普勒滤波法 | 第32-41页 |
2.4.1 谐波叠加法与多普勒滤波法原理 | 第33-34页 |
2.4.2 谐波叠加模型与多普勒滤波模型的统计特性 | 第34-36页 |
2.4.3 谐波叠加模型和多普勒滤波模型的参数求取 | 第36-40页 |
2.4.4 非连续多普勒功率谱的仿真 | 第40-41页 |
2.5 本章小节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提高时限时间相关性能的谐波叠加模型 | 第42-59页 |
3.1 引言 | 第42-43页 |
3.2 LEST方法下的仿真时间需求分析 | 第43-48页 |
3.2.1 SOC模型的时限时间相关估计 | 第43-45页 |
3.2.2 现有的LEST方法 | 第45-47页 |
3.2.3 LEST方法下的仿真需求时间 | 第47-48页 |
3.3 基于MED-SOC-SST的多普勒功率谱仿真方法 | 第48-50页 |
3.3.1 SST的仿真方法 | 第48-49页 |
3.3.2 MED-SOC-SST的仿真方法 | 第49-50页 |
3.4 MED-SOC-SST方法的进一步讨论 | 第50-54页 |
3.4.1 MED-SOC模型统计时间自相关函数的周期性 | 第51页 |
3.4.2 MED-SOC模型的复杂度问题 | 第51-52页 |
3.4.3 MED-SOC-SST的使用方法 | 第52-53页 |
3.4.4 MSS方法介绍 | 第53-54页 |
3.5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7页 |
3.6 本章小节 | 第57-59页 |
第四章 降低复杂度的多普勒滤波模型 | 第59-70页 |
4.1 引言 | 第59-60页 |
4.2 现有基于FFT的多普勒滤波模型分析 | 第60-63页 |
4.2.1 基于FFT的多普勒滤波模型 | 第60-62页 |
4.2.2 现有模型复杂度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3 FS-PC模型 | 第63-67页 |
4.3.1 FS-PC模型的原理 | 第63-65页 |
4.3.2 FS-PC模型的复杂度 | 第65-66页 |
4.3.3 FS-PC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| 第66-67页 |
4.4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67-69页 |
4.5 本章小节 | 第69-70页 |
第五章 多场景航空信道模型的构建与性能评估 | 第70-102页 |
5.1 引言 | 第70页 |
5.2 多场景仿真模型的架构 | 第70-74页 |
5.2.1 抽头延迟线模型 | 第70-72页 |
5.2.2 仿真模型的归一化问题 | 第72-74页 |
5.3 多场景仿真模型的延时功率谱 | 第74-80页 |
5.3.1 停泊、滑行、降落场景 | 第74-78页 |
5.3.2 巡航、飞过塔台场景 | 第78-80页 |
5.4 多场景仿真模型的多普勒功率谱 | 第80-93页 |
5.4.1 停泊、滑行场景 | 第80-87页 |
5.4.2 降落、巡航场景 | 第87-92页 |
5.4.3 飞过塔台场景 | 第92-93页 |
5.5 多场景航空信道仿真模块 | 第93-96页 |
5.5.1 模块封装 | 第93-95页 |
5.5.2 两种仿真模块的简单比较 | 第95-96页 |
5.6 基于F8信道仿真器的航空信道的实现 | 第96-100页 |
5.6.1 半实物射频信道仿真链路 | 第96-97页 |
5.6.2 航空射频信道的测试结果 | 第97-100页 |
5.7 本章小节 | 第100-102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102-104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102页 |
6.2 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102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0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109-11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10-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