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远程智能诊断系统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5页 |
| 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1.3 课题主要任务与章节安排 | 第13-15页 |
| 第二章 系统整体概述 | 第15-22页 |
| 2.1 开发环境介绍 | 第15-17页 |
| 2.1.1 Visual C++集成开发环境 | 第15-17页 |
| 2.1.2 SQL Server | 第17页 |
| 2.1.3 Open CV | 第17页 |
| 2.2 系统总体框架介绍 | 第17-18页 |
| 2.3 功能需求分析 | 第18-21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第三章 面舌诊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| 第22-34页 |
| 3.1 面舌诊理论介绍 | 第22-25页 |
| 3.1.1 面诊理论 | 第22-24页 |
| 3.1.2 舌诊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3.2 面舌诊具体实现 | 第25-33页 |
| 3.2.1 面舌诊内容介绍 | 第25-26页 |
| 3.2.2 面舌诊模块总体流程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3.2.3 具体功能实现过程 | 第28-33页 |
| 3.3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四章 脉诊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| 第34-47页 |
| 4.1 脉诊原理介绍 | 第34-37页 |
| 4.1.1 中医脉诊理论及其发展介绍 | 第34-35页 |
| 4.1.2 现代医学脉搏理论介绍 | 第35-36页 |
| 4.1.3 中西医在诊脉中的差异与联系 | 第36-37页 |
| 4.2 脉诊模块设计方案 | 第37-39页 |
| 4.2.1 诊断方案选取 | 第37-38页 |
| 4.2.2 脉诊模块参数说明 | 第38-39页 |
| 4.3 脉诊模块详细设计 | 第39-46页 |
| 4.3.1 脉诊硬件设备概要介绍 | 第40页 |
| 4.3.2 脉诊模块诊断流程介绍 | 第40-41页 |
| 4.3.3 具体编程实现 | 第41-46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五章 问诊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| 第47-57页 |
| 5.1 中医体质辨识概述 | 第47-48页 |
| 5.1.1 中医体质介绍 | 第47页 |
| 5.1.2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个体健康管理 | 第47-48页 |
| 5.2 中医体质判定 | 第48-51页 |
| 5.2.1 体质判定通用方法 | 第48-50页 |
| 5.2.2 体质判定标准亚量表 | 第50-51页 |
| 5.3 问诊模块具体软件实现 | 第51-56页 |
| 5.3.1 问诊主要界面设计 | 第52-54页 |
| 5.3.2 软件代码实现 | 第54-56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六章 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| 第57-67页 |
| 6.1 打印模块 | 第57-59页 |
| 6.2 局域远程通信模块 | 第59-61页 |
| 6.3 数据库建设 | 第61-66页 |
| 6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第七章 系统测试 | 第67-81页 |
| 7.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测试 | 第67-77页 |
| 7.2 问题分析 | 第77-80页 |
| 7.2.1 系统调试问题及解决方案 | 第78-79页 |
| 7.2.2 诊断依据模糊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| 第79-80页 |
| 7.3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| 第八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4页 |
| 8.1 工作总结 | 第81-83页 |
| 8.1.1 课题完成的工作 | 第81页 |
| 8.1.2 本设计的主要创新点和优点 | 第81-82页 |
| 8.1.3 本课题的不足 | 第82-83页 |
| 8.2 工作展望 | 第83-84页 |
| 致谢 | 第84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