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--技术方法论文

电絮凝结合净油机收获城市污水培养微藻系统中藻体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水污染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能源危机与新能源开发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需求第13页
    1.2 微藻采收技术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沉淀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过滤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气浮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离心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絮凝法第16页
    1.3 电絮凝结合净油机工艺的应用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1.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页
    1.5 课题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技术路线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0页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0-27页
    2.1 实验装置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藻液培养装置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藻液收获装置第20-22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藻种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用水及水质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2-23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水质指标的检测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藻种的保存以及扩大培养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微藻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微藻收获效果的测定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微藻油脂提取率以及成分分析方法第25-27页
第3章 净油机收获微藻工艺参数优化第27-41页
    3.1 单因子对净油机收获效果的影响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转速对收获效果的影响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进水流速对收获效果的影响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藻液浓度对收获效果的影响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pH对收获效果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3.2 多因子对净油机收获效果的影响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正交表的设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3.3 对比验证实验第37-39页
    3.4 出水水质考察第39-4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4章 电絮凝收获微藻工艺参数优化第41-58页
    4.1 单因子对电絮凝收获效果的影响第41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电极间距对收获效果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电流密度对收获效果的影响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电解时间对收获效果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pH对收获效果的影响第48-50页
    4.2 多因子对电絮凝收获效果的影响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正交表的设计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4.3 对比验证实验第53-55页
    4.4 出水水质考察第55页
    4.5 电极使用寿命考察第55-57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5章 组合工艺工业化应用探究第58-69页
    5.1 组合工艺收获微藻效果考察第58-62页
    5.2 出水水质考察第62-63页
    5.3 不同工艺对油脂提取的影响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不同工艺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不同工艺所提取油脂的成分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5.4 成本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5.5 工业化探索第67-68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结论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8页
致谢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轴类零件结构工艺性设计缺陷及材料选择设计缺陷的辨识
下一篇:无机正渗透膜的制备及去除水中的Cd2+效能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