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轴类零件设计缺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结构工艺性设计缺陷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过盈量设计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滚珠丝杠承载能力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4 材料选择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结构工艺性设计缺陷辨识 | 第18-27页 |
2.1 零件信息模型 | 第18-19页 |
2.1.1 零件信息模型结构 | 第18-19页 |
2.1.2 零件信息的获取与表达 | 第19页 |
2.2 结构工艺性设计缺陷辨识 | 第19-24页 |
2.2.1 设计缺陷辨识的整体框架 | 第19-20页 |
2.2.2 结构工艺性设计缺陷分类 | 第20-21页 |
2.2.3 结构设计知识表示 | 第21-22页 |
2.2.4 结构工艺性设计缺陷的推理 | 第22-24页 |
2.3 应用实例 | 第24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过盈配合中过盈量设计缺陷辨识 | 第27-41页 |
3.1 过盈配合接触应力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7-35页 |
3.1.1 过盈连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7-29页 |
3.1.2 过盈量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3.1.3 配合长度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1.4 配合直径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1.5 轴内径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1.6 轮毂外径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2 支持向量原理及参数选择 | 第35-37页 |
3.2.1 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 | 第35-36页 |
3.2.2 支持向量机参数的选择 | 第36-37页 |
3.3 过盈量拟合支持向量机模型建立 | 第37-38页 |
3.3.1 获取样本数据 | 第37页 |
3.3.2 模型训练 | 第37-38页 |
3.3.3 模型验证 | 第38页 |
3.4 过盈量设计缺陷辨识实例 | 第38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滚珠丝杠结构参数设计缺陷辨识 | 第41-53页 |
4.1 接触变形基础 | 第41-44页 |
4.1.1 赫兹接触理论 | 第41-43页 |
4.1.2 接触面的弹性变形 | 第43页 |
4.1.3 接触面的塑性变形 | 第43-44页 |
4.2 考虑螺旋升角时的接触变形量 | 第44-47页 |
4.2.1 主曲率的计算 | 第44-45页 |
4.2.2 考虑螺旋升角时的法向力与轴向载荷的关系 | 第45-47页 |
4.2.3 弹塑性变形量与轴向载荷的关系 | 第47页 |
4.3 滚珠丝杠设计缺陷的判别及影响因素 | 第47-50页 |
4.3.1 滚珠丝杠设计缺陷的判别条件 | 第47-48页 |
4.3.2 结构参数对临界轴向载荷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4.4 滚珠丝杠结构参数设计缺陷辨识实例 | 第50-5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基于改进物元模型的材料选择设计缺陷辨识 | 第53-66页 |
5.1 材料选择的原则 | 第53-54页 |
5.2 材料选择设计缺陷的辨识模型 | 第54-58页 |
5.2.1 改进的物元模型 | 第54-57页 |
5.2.2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| 第57-58页 |
5.2.3 设计缺陷的评价准则 | 第58页 |
5.3 应用实例 | 第58-65页 |
5.3.1 材料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| 第59-60页 |
5.3.2 构建评价物元模型 | 第60-62页 |
5.3.3 各材料等级隶属度的计算 | 第62-63页 |
5.3.4 材料的评价等级及设计缺陷 | 第63-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6.1 论文的总结 | 第66-67页 |
6.2 论文的展望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