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面向污染物削减量最大化的丁山河污水站工艺优化和运行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丁山河及丁山河污水站简介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丁山河简介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丁山河污水站简介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河流治理技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异位修复中的工艺类型第11-12页
    1.3 污染物削减量最大化的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第13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1.6 技术路线图第14-15页
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15-19页
    2.1 试验材料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用水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混凝剂第15页
    2.2 试验装置及方法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混凝药剂优选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混凝沉淀与曝气沉砂工艺比较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沉淀曲线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中试装置试验第16-18页
    2.3 检测方法第18-19页
第3章 进水水量波动规律及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第19-32页
    3.1 丁山河河水水质水量特点分类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不同降雨量的分布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各月份降雨量分布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进水水质水量特征分类第20-22页
    3.2 进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及削减量研究第22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进水中污染物变化规律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削减量变化研究第29-31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4章 丁山河污水站工艺优化小试研究第32-39页
    4.1 污染物削减量最大化途径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TP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SS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COD和NH3-N第33页
    4.2 提高污染物去除率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经济成本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4.3 提高处理水量第35-36页
    4.4 曝气沉砂池工艺优化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对常规污染物的削减能力对比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对重金属和阴离子洗涤剂的削减对比第37-3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5章 丁山河污水站改进工艺运行优化第39-67页
    5.1 旱季设计规模污染物去除优化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混凝剂投加量优化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气水比优化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污染物削减量分析第43页
    5.2 雨季设计规模污染物去除优化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混凝剂投加量优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水力条件优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气水比优化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污染物削减量分析第47页
    5.3 雨季二倍处理量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进水方式优化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投药量优化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水力条件优化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污染物削减量分析第54页
    5.4 雨季三倍处理量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进水方式优化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投药量优化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配水比优化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水力条件优化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污染物削减量分析第60页
    5.5 雨季四倍处理量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进水方式优化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投药量优化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配水比优化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水力条件优化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气水比优化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6 污染物削减量分析第64页
    5.6 水量调配对改进工艺污染物量的影响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TP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SS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COD第65-66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66-67页
结论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面向作业岛和流水线并存的生产车间调度建模及算法实现
下一篇:改性的钙钛矿型层状K2La2Ti3O10模拟太阳光催化降解氯苯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