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7页 |
1.1 GP 的综述 | 第8-21页 |
1.1.1 GP 的简介 | 第8-9页 |
1.1.2 GP 的制备方法 | 第9-15页 |
1.1.2.1 微机械剥离法 | 第9页 |
1.1.2.2 化学气相沉积法 | 第9-10页 |
1.1.2.3 碳化硅外延生长法 | 第10页 |
1.1.2.4 有机合成法 | 第10-11页 |
1.1.2.5 化学剥离法 | 第11-15页 |
1.1.3 GP 的表征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1.3.1 原子力显微镜 | 第15页 |
1.1.3.2 红外光谱 | 第15-16页 |
1.1.3.3 拉曼光谱 | 第16页 |
1.1.3.4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| 第16-17页 |
1.1.3.5 紫外-可见光谱 | 第17页 |
1.1.4 GP 催化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| 第17-21页 |
1.1.4.1 GP 催化硝基化合物还原 | 第17-18页 |
1.1.4.2 GP 催化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 | 第18-19页 |
1.1.4.3 GP 催化苯氧化为苯酚 | 第19页 |
1.1.4.4 GP 催化 5-取代-1H-四唑的合成 | 第19页 |
1.1.4.5 Au-Pd 负载的 GP 催化甲醇氧化为甲酸甲酯 | 第19-20页 |
1.1.4.6 硅钨酸负载的 GP 催化硫醇氧化为过硫化物 | 第20-21页 |
1.1.4.7 铜负载的 GP 催化伯胺和取代甲酰胺的合成 | 第21页 |
1.2 二硫化秋兰姆类化合物综述 | 第21-26页 |
1.2.1 二硫化秋兰姆类化合物简介 | 第21-22页 |
1.2.2 二硫化秋兰姆类化合物的合成进展 | 第22-25页 |
1.2.2.1 亚硝酸钠为氧化剂制备 | 第22页 |
1.2.2.2 碘单质为氧化剂制备 | 第22页 |
1.2.2.3 亚氯酸钠为氧化剂制备 | 第22-23页 |
1.2.2.4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制备 | 第23页 |
1.2.2.5 四溴化碳为促进剂制备 | 第23-24页 |
1.2.2.6 醋酸锰为催化剂制备 | 第24页 |
1.2.2.7 使用三聚氯氰和二甲基亚砜为催化制备 | 第24-25页 |
1.2.3 二硫化秋兰姆类化合物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1.2.3.1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| 第25页 |
1.2.3.2 作为杀菌剂在农药中的应用 | 第25页 |
1.2.3.3 作为橡胶硫化促进剂在工业中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1.3 立题依据、意义及设计思路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7-38页 |
2.1 实验仪器与药品 | 第27-29页 |
2.1.1 实验仪器 | 第27页 |
2.1.2 实验试剂 | 第27-29页 |
2.2 GO 及 rGO 的制备、表征和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2.1 GO 的制备 | 第29页 |
2.2.2 rGO 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2.2.3 GO 及 rGO 的表征方法 | 第30页 |
2.3 中间体的合成 | 第30-32页 |
2.3.1 L-脯氨酸甲酯盐酸盐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2.3.2 β-乙氨基丙酰胺的制备 | 第31页 |
2.3.3 3-丁氨基丙腈的制备 | 第31页 |
2.3.4 1-(1-甲氨基苄基)-2-萘酚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2.4 目标产物的合成 | 第32-34页 |
2.4.1 二硫化四苄基秋兰姆(2a)的合成 | 第32页 |
2.4.2 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(2b)的合成 | 第32-33页 |
2.4.3 二硫化四丁基秋兰姆(2c)的合成 | 第33页 |
2.4.4 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(2e)的合成 | 第33页 |
2.4.5 二硫化二(N-甲基-N-苯胺基硫代碳酰)(2f)的合成 | 第33页 |
2.4.6 二硫化二(N-甲基-N-甲氧基硫代碳酰)(2l)的合成 | 第33-34页 |
2.4.7 3'-甲基-4'-苯基-2'-硫代-2H-螺[萘-1,5'-噻唑]-2-酮(3a)的合成 | 第34页 |
2.5 产品表征数据 | 第34-38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51页 |
3.1 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的优化选择 | 第38-39页 |
3.2 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2.1 红外光谱表征与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2.2 X 射线衍射表征与分析 | 第40页 |
3.2.3 热失重表征与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2.4 透射电镜表征与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3 反应溶剂的优化选择 | 第42页 |
3.4 反应底物的扩展 | 第42-44页 |
3.5 反应放大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 | 第44-45页 |
3.6 反应机理推测 | 第45-47页 |
3.7 未得到预期产物的反应 | 第47-51页 |
3.7.1 N-甲基哌嗪与二硫化碳的反应 | 第47页 |
3.7.2 二异丙胺与二硫化碳的反应 | 第47-48页 |
3.7.3 含酰胺基团的仲胺与二硫化碳的反应 | 第48页 |
3.7.4 L-脯氨酸甲酯盐酸盐与二硫化碳的反应 | 第48-49页 |
3.7.5 3-丁氨基丙腈与二硫化碳的反应 | 第49页 |
3.7.6 1-(1-甲氨基苄基)-2-萘酚与二硫化碳的反应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晶体结构与表征 | 第51-55页 |
4.1 晶体的结构特征 | 第51-52页 |
4.2 晶体的结构描述 | 第52-55页 |
第五章 谱图解析 | 第55-60页 |
5.1 二硫化二(五亚甲基)秋兰姆的谱图解析 | 第55-56页 |
5.2 二硫化二(N-甲基-N-苯胺基硫代碳酰)的谱图解析 | 第56-57页 |
5.3 二硫化二(N-甲基-N-甲氧基硫代碳酰)的谱图解析 | 第57页 |
5.4 3'-甲基-4'-苯基-2'-硫代-2H-螺[萘-1,5'-噻唑]-2-酮的谱图解析 | 第57-6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6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