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组织网络攻击的防护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自组网的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自组网的发展过程 | 第10-11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3.1 课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.2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自组网的相关知识简介 | 第14-28页 |
2.1 自组网的特性 | 第14-16页 |
2.2 自组网的体系结构 | 第16-17页 |
2.3 自组网的协议模型 | 第17-18页 |
2.4 自组网的路由协议 | 第18-27页 |
2.4.1 主动式路由协议 | 第19页 |
2.4.2 被动式路由协议 | 第19-20页 |
2.4.3 混合型路由 | 第20页 |
2.4.4 AODV协议 | 第20-27页 |
2.5 章节总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RREQ的两种攻击和对应的防护设计 | 第28-41页 |
3.1 仿真软件概述 | 第28-31页 |
3.2 自组网的性能评价参数 | 第31-32页 |
3.3 RREQ的泛洪攻击与防护设计 | 第32-36页 |
3.3.1 RREQ泛洪攻击的实现 | 第32-34页 |
3.3.2 RREQ泛洪攻击的路由协议设计 | 第34-35页 |
3.3.3 RREQ泛洪攻击的特点 | 第35页 |
3.3.4 RREQ泛洪攻击的防护条件 | 第35页 |
3.3.5 RREQ泛洪攻击的防护设计 | 第35-36页 |
3.4 RREQ的篡改攻击与防护设计 | 第36-40页 |
3.4.1 RREQ篡改攻击的实现 | 第37-38页 |
3.4.2 RREQ篡改攻击的路由协议设计 | 第38页 |
3.4.3 RREQ篡改攻击的特点 | 第38-39页 |
3.4.4 RREQ篡改攻击的防护条件 | 第39页 |
3.4.5 RREQ篡改攻击的防护设计 | 第39-40页 |
3.5 章节总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攻击与防护的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1-66页 |
4.1 仿真的网络模型 | 第41-43页 |
4.1.1 链式网络 | 第41页 |
4.1.2 星状网络 | 第41-42页 |
4.1.3 网状网络 | 第42-43页 |
4.2 RREQ泛洪攻击和对应防护的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3-55页 |
4.2.1 链式网络的仿真 | 第43-47页 |
4.2.2 星状网络的仿真 | 第47-51页 |
4.2.3 网状网络的仿真 | 第51-55页 |
4.3 RREQ篡改攻击和对应防护的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5-65页 |
4.3.1 链式网络的仿真 | 第55-58页 |
4.3.2 星状网络的仿真 | 第58-62页 |
4.3.3 网状网络的仿真 | 第62-65页 |
4.4 章节总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66-68页 |
5.1 总结 | 第66-67页 |
5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