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目录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9页 |
1.1 引言 | 第13-14页 |
1.2 锂离子电池简述 | 第14-17页 |
1.3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分类 | 第17-19页 |
1.3.1 聚合物作正极的锂离子电池 | 第17-18页 |
1.3.2 聚合物作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| 第18-19页 |
1.4 全固态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隔膜中的聚合物体系 | 第19-22页 |
1.4.1 掺杂锂盐的传统聚合物体系 | 第19-21页 |
1.4.2 无机复合聚合物体系 | 第21-22页 |
1.4.3 橡胶状特性聚合物体系 | 第22页 |
1.5 全固态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中的锂盐 | 第22-24页 |
1.6 全固态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隔膜中的增塑剂 | 第24-25页 |
1.7 全固态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隔膜中的单离子导体 | 第25-26页 |
1.8 全固态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关键性能参数 | 第26-27页 |
1.8.1 热性能和理化性能 | 第26页 |
1.8.2 离子迁移数 | 第26-27页 |
1.8.3 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 | 第27页 |
1.9 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聚醚砜-聚氧化乙烯共聚物的制备及锂离子传导性能研究 | 第29-41页 |
2.1 引言 | 第29-30页 |
2.2 实验原料 | 第30页 |
2.3 实验部分 | 第30-34页 |
2.3.1 聚氧化乙烯-聚醚砜磺酸锂(LiSPES-PEO)共聚物的合成 | 第30-32页 |
2.3.2 聚氧化乙烯-聚醚砜磺酸锂(LiSPES-PEO)共聚物隔膜的制备 | 第32页 |
2.3.3 测试仪器和方法 | 第32-34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0页 |
2.4.1 氯封端的聚氧化乙烯单体(PEO-Cl_2)的制备和表征 | 第34页 |
2.4.2 聚氧化乙烯-聚醚砜磺酸锂(LiSPES-PEO)共聚物相关表征 | 第34-37页 |
2.4.3 聚氧化乙烯-聚醚砜磺酸锂(LiSPES-PEO)共聚物溶解性及特性黏度 | 第37页 |
2.4.4 聚氧化乙烯-聚醚砜磺酸锂(LiSPES-PEO)共聚物电解质薄膜机械性能性能 | 第37-38页 |
2.4.5 聚氧化乙烯-聚醚砜磺酸锂(LiSPES-PEO)共聚物形态结构 | 第38-39页 |
2.4.6 锂离子传导性能 | 第39-4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单离子导体电解质隔膜聚氧化乙烯-聚醚砜磺酸锂的制备及锂离子传导性能研究 | 第41-56页 |
3.1 引言 | 第41页 |
3.2 实验原料 | 第41-42页 |
3.3 实验部分 | 第42-45页 |
3.3.1 4,4’-二氟二苯砜-3,3’-二磺酸钠盐(DFDPSDS)的制备 | 第42页 |
3.3.2 聚氧化乙烯-磺化聚醚砜共聚物 (PEO-SPES)的制备 | 第42-43页 |
3.3.3 制膜与锂离子交换 | 第43-44页 |
3.3.4 测试方法 | 第44-45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5页 |
3.4.1 4,4’-二氟二苯砜-3,3’-二磺酸钠盐(DFDPSDS)的合成与表征 | 第45-46页 |
3.4.2 聚氧化乙烯-磺化聚醚砜共聚物(PEO-SPES)的合成与表征 | 第46-49页 |
3.4.3 聚氧化乙烯-磺化聚醚砜共聚物(PEO-SPES)的溶解性及特性黏度 | 第49-50页 |
3.4.4 聚氧化乙烯-磺化聚醚砜共聚物(PEO-SPES)的力学性能 | 第50-52页 |
3.4.5 聚氧化乙烯-磺化聚醚砜共聚物(PEO-SPES)形态结构 | 第52-53页 |
3.4.6 聚氧化乙烯-磺化聚醚砜共聚物(PEO-SPES)热性能测试 | 第53-54页 |
3.4.7 锂离子传导性能 | 第54-5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聚醚砜-聚氧化乙烯/磺化聚苯乙烯锂(PES-PEO/SPSLi)共混膜的制备及锂离子传导性能研究 | 第56-68页 |
4.1 引言 | 第56页 |
4.2 实验原料 | 第56-57页 |
4.3 实验部分 | 第57-60页 |
4.3.1 聚醚砜-聚氧化乙烯共聚物(PES-PEO)的合成[56] | 第57页 |
4.3.2 磺化聚苯乙烯锂(Li-SPS)的合成[56] | 第57-58页 |
4.3.3 聚醚砜-聚氧化乙烯/磺化聚苯乙烯锂(PES-PEO/SPSLi) 共混膜的制备 | 第58-59页 |
4.3.4 测试方法 | 第59-60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7页 |
4.4.1 磺化聚苯乙烯锂(LiSPS)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| 第60-62页 |
4.4.2 聚醚砜-聚氧化乙烯/聚苯乙烯磺酸锂(PES-PEO/SPSLi)共混膜的相关表征 | 第62页 |
4.4.3 外观 | 第62-64页 |
4.4.4 聚醚砜-聚氧化乙烯/聚苯乙烯磺酸锂(PES-PEO/SPSLi)共混膜力学性能 | 第64-65页 |
4.4.5 聚醚砜-聚氧化乙烯/聚苯乙烯磺酸锂(PES-PEO/SPSLi)共混膜 XRD测试 | 第65-66页 |
4.4.6 聚醚砜-聚氧化乙烯/聚苯乙烯磺酸锂(PES-PEO/SPSLi)共混膜电导率测试 | 第66-6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五章 全文总结 | 第68-70页 |
(一)聚醚砜-聚氧化乙烯掺杂丁二腈和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(PES-PEO/SN/LiTFSI)共聚物薄膜体系 | 第68-69页 |
(二)聚氧化乙烯-聚醚砜磺酸锂(LiSPES-PEO)共聚物薄膜体系 | 第69页 |
(三)聚醚砜-聚氧化乙烯/磺化聚苯乙烯锂(PES-PEO/SPSLi)共混膜体系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