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符号说明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:前言 | 第10-16页 |
第二章 :乏氧模型建立及HIF-1α-siRNA有效干扰序列筛选 | 第16-30页 |
一. 仪器与试药 | 第16-19页 |
1.1 仪器 | 第16-17页 |
1.2 主要试药 | 第17-19页 |
二. 实验方法 | 第19-22页 |
2.1 乏氧细胞模型的构建 | 第19-20页 |
2.2 有效干扰HIF-1α的siRNA序列筛选 | 第20-22页 |
2.3 统计学分析 | 第22页 |
三. 结果与讨论 | 第22-28页 |
3.1 乏氧细胞模型的制作 | 第22-24页 |
3.2 HIF-1α-siRNA有效干扰序列筛选 | 第24-28页 |
四. 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透明质酸修饰载金丝桃素纳米粒的制备及评价 | 第30-46页 |
一. 仪器与试药 | 第31-32页 |
1.1 仪器 | 第31-32页 |
1.2 试药 | 第32页 |
二. 实验方法 | 第32-36页 |
2.1 纳米粒的制备 | 第32-33页 |
2.2 纳米粒的外观考察 | 第33页 |
2.3 纳米粒的形态学考察 | 第33页 |
2.4 纳米粒的粒径和电位测定及透明质酸投药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2.5 纳米粒的电泳考察 | 第34-35页 |
2.6 细胞毒性试验 | 第35页 |
2.7 透明质酸对纳米粒转染效率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三.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5页 |
3.1 三种纳米粒的外观考察 | 第36页 |
3.2 纳米粒的显微形态学表征结果 | 第36-38页 |
3.3 纳米粒的粒径、电位图 | 第38-39页 |
3.4 透明质酸投药量对纳米粒粒径、电位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5 电泳考察结果 | 第40-43页 |
3.6 MTT结果 | 第43-44页 |
3.7 透明质酸对纳米粒转染效率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四.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:载金丝桃素纳米粒的体外靶向性考察及其体内坏死亲和性初探 | 第46-59页 |
一. 仪器与试药 | 第46-47页 |
1.1 仪器 | 第46-47页 |
1.2 试药与材料 | 第47页 |
二. 实验方法 | 第47-50页 |
2.1 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| 第47页 |
2.2 细胞的传代培养 | 第47页 |
2.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iRNA胞内转染效果 | 第47-48页 |
2.4 细胞转染考察 | 第48页 |
2.5 细胞摄取考察 | 第48-49页 |
2.6 受体抑制实验 | 第49-50页 |
2.7 在体靶向性考察 | 第50页 |
三. 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8页 |
3.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iRNA胞内转染效果 | 第50-52页 |
3.2 PLGA-PEI纳米粒及HA-PLGA-PEI纳米粒的细胞转染结果 | 第52-53页 |
3.3 载金丝桃素的PLGA-PEI细胞摄取结果 | 第53-55页 |
3.4 受体抑制实验 | 第55-56页 |
3.5 体内靶向性考察 | 第56-58页 |
四.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: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作者在读期间所发表及待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