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| 第11-14页 |
1.2.1 乙二醇单甲醚的基本性质及用途 | 第11-12页 |
1.2.2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4-28页 |
2.1 溶剂萃取法概述 | 第15-20页 |
2.1.1 溶剂萃取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1.2 溶剂萃取操作过程 | 第17-18页 |
2.1.3 溶剂萃取操作方式 | 第18-19页 |
2.1.4 萃取技术的发展 | 第19-20页 |
2.2 Fenton 试剂氧化技术概述 | 第20-28页 |
2.2.1 高级氧化技术 | 第20-22页 |
2.2.2 Fenton 试剂氧化技术及其发展 | 第22页 |
2.2.3 Fenton 试剂技术机理 | 第22-23页 |
2.2.4 自由基理论的反应机理 | 第23-25页 |
2.2.5 Fenton 试剂的混凝作用 | 第25-26页 |
2.2.6 Fenton 试剂氧化降解有机物的反应机理 | 第26页 |
2.2.7 Fenton 试剂氧化技术的优点及缺点 | 第26-28页 |
3 含乙二醇单甲醚废水处理过程的实验研究 | 第28-36页 |
3.1 废水来源、组成及水质特点 | 第28页 |
3.2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28-30页 |
3.2.1 实验试剂 | 第28-29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29-30页 |
3.3 溶剂萃取处理废水 | 第30-31页 |
3.3.1 萃取处理废水水质特点 | 第30页 |
3.3.2 溶剂萃取处理废水的实验方法 | 第30-31页 |
3.4 假逆流萃取处理废水实验方法 | 第31-33页 |
3.5 萃取剂再生实验方法 | 第33页 |
3.6 Fenton 试剂氧化深度处理废水 | 第33-34页 |
3.6.1 Fenton 试剂处理废水水质特点 | 第33-34页 |
3.6.2 Fenton 试剂氧化深度处理废水的实验方法 | 第34页 |
3.7 分析方法 | 第34-36页 |
3.7.1 化学需氧量(COD)的测定 | 第34页 |
3.7.2 生化需氧量(BOD)的测定 | 第34页 |
3.7.3 实验结果评价方法 | 第34-36页 |
4 溶剂萃取技术处理废水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9页 |
4.1 溶剂萃取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2页 |
4.1.1 萃取剂的选取 | 第36-37页 |
4.1.2 振荡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1.3 萃取次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1.4 废水初始 pH 值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4.1.5 萃取剂用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1.6 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2 假逆流实验 | 第42-43页 |
4.2.1 7 级假逆流萃取实验结果 | 第42-43页 |
4.3 萃取剂再生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3-47页 |
4.3.1 萃取剂再生方法的选取 | 第44-45页 |
4.3.2 油碱比对萃取剂再生效果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5 Fenton 试剂氧化深度处理工业废水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8页 |
5.1 Fenton 氧化技术简介 | 第49页 |
5.2 Fenton 氧化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5页 |
5.2.1 FeSO_4·7H_2O 投加量对废水 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5.2.2 废水的 pH 值对废水 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5.2.3 反应时间对废水 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5.2.4 H_2O_2投加量对废水 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5.3 正交实验 | 第55-57页 |
5.3.1 正交实验设计 | 第55-56页 |
5.3.2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6-5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6 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