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3 研究趋势 | 第13页 |
1.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| 第14-16页 |
1.4.1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1.4.2 研究的难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企业大学相关概述 | 第16-27页 |
2.1 企业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6-18页 |
2.1.1 培训组织的演变 | 第16-17页 |
2.1.2 企业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| 第17-18页 |
2.2 企业大学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3页 |
2.2.1 企业大学的定义 | 第18-19页 |
2.2.2 企业大学的特征 | 第19页 |
2.2.3 企业大学的优势 | 第19-21页 |
2.2.4 企业大学的构建步骤 | 第21-23页 |
2.3 企业大学的构建要素 | 第23-24页 |
2.4 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大学案例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4.1 中兴通讯学院 | 第24-25页 |
2.4.2 TCL 领导力开发学院 | 第25-26页 |
2.4.3 奥康大学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构建企业大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| 第27-33页 |
3.1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大学建设现状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1.1 宁波制造业背景和企业大学(商学院)统计 | 第27-28页 |
3.1.2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大学(商学院)存在的问题 | 第28-29页 |
3.2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构建企业大学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2.1 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逼迫企业学习 | 第29页 |
3.2.2 传统企业培训模式存在较大弊端 | 第29页 |
3.2.3 传统大学的课程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| 第29-30页 |
3.2.4 知识成为现代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| 第30页 |
3.2.5 企业组织建设和企业发展本身的驱动 | 第30页 |
3.3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构建企业大学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3.1 企业大学的硬件基础 | 第30页 |
3.3.2 企业大学的课程和师资基础 | 第30-32页 |
3.3.3 企业大学的技术基础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大学构建要素 | 第33-41页 |
4.1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大学战略定位 | 第33-34页 |
4.1.1 企业大学的定位 | 第33页 |
4.1.2 企业大学的新战略角色 | 第33-34页 |
4.2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大学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| 第34-36页 |
4.2.1 课程体系建设 | 第34-35页 |
4.2.2 自主研发精品课程 | 第35-36页 |
4.3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大学师资体系的建设 | 第36-38页 |
4.3.1 内外部师资体系建设 | 第36-37页 |
4.3.2 师资体系建设激励机制 | 第37-38页 |
4.4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大学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| 第38-41页 |
4.4.1 明确目的和运作模式 | 第38页 |
4.4.2 健全管理制度 | 第38-39页 |
4.4.3 协调好各方关系 | 第39页 |
4.4.4 管理层全力支持和资金投入 | 第39-40页 |
4.4.5 加强与外界合作交流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宁波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大学构建的案例分析 | 第41-47页 |
5.1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| 第41页 |
5.2 沁园培训学院背景 | 第41-42页 |
5.3 沁园培训学院的运作实施 | 第42-45页 |
5.3.1 战略定位 | 第43页 |
5.3.2 课程体系 | 第43-44页 |
5.3.3 师资体系 | 第44-45页 |
5.3.4 质量保障 | 第45页 |
5.4 总结 | 第45-47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