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市主要绿化树种调节温度效应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1. 前言 | 第11-2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热岛效应概述 | 第12-19页 |
·热岛效应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城市热岛的产生原因 | 第14-15页 |
·城市下垫面性质的巨大变化 | 第14页 |
·城市中污染物增加 | 第14页 |
·人为热量释放的迅速增加 | 第14页 |
·城市建筑规模不断膨胀 | 第14-15页 |
·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特征 | 第15页 |
·城市热岛的危害 | 第15-17页 |
·高温中暑 | 第15-16页 |
·促使光化学烟雾形成 | 第16页 |
·热岛加重了污染 | 第16页 |
·能耗增加 | 第16-17页 |
·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目前城市热岛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 | 第18-19页 |
·绿化树木在缓解城市热导的作用 | 第19-21页 |
·绿化树木可以削减太阳辐射效应 | 第19页 |
·绿化树木的降温增湿效应 | 第19-20页 |
·改善城市小气候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21-24页 |
·杭州市自然环境概述 | 第21-22页 |
·地理地貌 | 第21-22页 |
·自然资源 | 第22页 |
·杭州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| 第22-2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树种热场特征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不同树种配置模式降温规律 | 第25页 |
·树种不同配置模式降温功能 | 第25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5-26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26-37页 |
·研究地点及试验材料 | 第26-36页 |
·研究地点概况 | 第26页 |
·参试树种及群落配置模式 | 第26-36页 |
·参试绿化树种 | 第26-28页 |
·参试树种生长习性 | 第28-35页 |
·群落结构配置模式设计 | 第35-3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容器苗培育和模拟不同的群落配置模式 | 第36页 |
·热场监测方法 | 第36-37页 |
3.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72页 |
·灌木调节温度的日动态比较 | 第37-48页 |
·灌木0.5m 处调节温度日动态比较 | 第37-40页 |
·灌木3.0m 处调节温度日动态比较 | 第40-43页 |
·灌木5.0m 处调节温度日动态比较 | 第43-46页 |
·各灌木总体降温比较 | 第46-48页 |
·乔木调节温度的日动态比较 | 第48-61页 |
·乔木0.5m 处调节温度日动态比较 | 第48-51页 |
·乔木3.0m 处调节温度日动态比较 | 第51-55页 |
·乔木5.0m 处调节温度日动态比较 | 第55-61页 |
·不同配置模式的调温效果比较 | 第61-72页 |
·乔木--乔木配置模式之间的降温比较 | 第61-64页 |
·乔木--乔木配置组合0.5m 处的降温比较 | 第61-62页 |
·乔木--乔木配置组合3.0m 处的降温比较 | 第62-63页 |
·乔木--乔木配置组合5.0m 处的降温比较 | 第63-64页 |
·乔木--灌木配置模式之间的降温比较 | 第64-67页 |
·乔木--灌木配置组合0.5m 处的降温比较 | 第64-65页 |
·乔木--灌木配置组合3.0m 处的降温比 | 第65-66页 |
·乔木--灌木配置组合5.0m 处的降温比较 | 第66-67页 |
·灌木--灌木配置模式之间的降温比较 | 第67-72页 |
·灌木--灌木配置模式 0.5m 处的降温比较 | 第67-68页 |
·灌木--灌木配置模式3.0m 处的降温比较 | 第68-69页 |
·灌木--灌木配置模式5.0m 处的降温比较 | 第69-72页 |
4 结果与讨论 | 第72-74页 |
·结论 | 第72-73页 |
·不同树种之间的降温效果差异 | 第72-73页 |
·不同配置模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| 第73页 |
·讨论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80-81页 |
附图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