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别居制度在我国的设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一、别居制度概述 | 第11-13页 |
(一) 别居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 基本案情 | 第11页 |
2. 争议焦点:如何认定别居标准 | 第11-12页 |
(二) 别居制度的概念 | 第12页 |
(三) 我国《婚姻法》中的分居 | 第12-13页 |
二、别居制度域外状况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3-16页 |
(一) 别居制度域外状况分析 | 第13-15页 |
1. 意大利——最大子女利益原则 | 第13-14页 |
2. 美国——协议别居受政府监督 | 第14页 |
3. 德国——相对别居先置制 | 第14-15页 |
(二) 域外别居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5-16页 |
三、我国设立别居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16-21页 |
(一) 我国设立别居制度的必要性 | 第16-19页 |
1. 有利于增强别居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 | 第16页 |
2. 能够为现行的司法尝试提供法律依据 | 第16-17页 |
3. 有利于解决离婚率逐年增长的问题 | 第17-19页 |
(二) 设立别居制度的可行性 | 第19-21页 |
1. 事实别居现象大量存在 | 第19-20页 |
2. 复婚率的提高 | 第20页 |
3. 实践和理论上的准备 | 第20-21页 |
四、我国设立别居制度的具体建议 | 第21-28页 |
(一) 明确别居与离婚之间的关系 | 第21-22页 |
(二) 别居的法律效力 | 第22-24页 |
1. 别居期间的夫妻财产关系 | 第22-23页 |
2. 别居期间的亲子关系问题 | 第23-24页 |
(三) 别居的形式 | 第24-26页 |
1. 协议别居 | 第24-25页 |
2. 司法别居 | 第25-26页 |
(四) 禁止别居的情形 | 第26页 |
(五) 别居的期间和终止 | 第26-27页 |
1. 别居的期间 | 第26-27页 |
2. 别居的终止 | 第27页 |
(六) 配套建立挽救婚姻家庭的介入机制 | 第27-28页 |
结论 | 第28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2页 |
致谢 | 第32-33页 |
研究生履历 | 第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