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油料作物论文--大豆论文

大豆再生基因SSH文库构建、GmVSPB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初步分析

CONTENTS第6-10页
摘要第10-11页
Abstract第11页
1 引言第13-27页
    1.1 抑制消减杂交(SSH)技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的原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在植物差异基因表达中的应用第14页
    1.2 植物器官离体再生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植物组织培养和发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植物离体器官再生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基因表达机理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大豆再生体系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再生相关基因克隆和鉴定第17页
    1.3 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细胞分裂素的发现、种类和化学结构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细胞分裂素的分布和运输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途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细胞分裂素信号途径基因间相互作用第21-23页
    1.4 VSPB基因的研究概况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VSPB基因的发现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植物营养贮存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第23-25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-27页
2 材料与方法第27-47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植物材料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菌种及载体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实验试剂第27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7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抑制消减杂交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GmVSPB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GmVSP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GmVSP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农杆菌的制备及转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叶盘法转化烟草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子叶节法转化大豆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1 GmVSPB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2 细胞分裂素(6-BA)对GmVSPB基因的表达影响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3 细胞分裂素(6-BA)对转GmVSPB基因大豆根长和侧根的影响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4 细胞分裂素(6-BA)对过表达烟草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5 细胞分裂素(6-BA)对过表达拟南芥萌发的影响第46-47页
3 结果与分析第47-67页
    3.1 抑制消减杂交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大豆子叶节的总RNA的提取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SMART技术合成cDNA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双链cDNA的RsaI酶酶切结果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消减杂交后两次PCR扩增的结果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3.2 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PCR扩增消减文库中的插入片段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EST测序与同源性检索结果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GmVSP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3.3 GmVSPB基因的克隆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GmVSP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GmVSPB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GmVSPB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第58-59页
    3.4 烟草、拟南芥和大豆的遗传转化第59-60页
    3.5 烟草、拟南芥和大豆过表达植株的检测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过表达烟草T_0代检测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过表达拟南芥的检测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过表达大豆的检测第62页
    3.6 GmVSPB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第62-63页
    3.7 细胞分裂素(6-BA)对GmVSPB基因的表达影响分析第63页
    3.8 细胞分裂素(6-BA)对转GmVSPB基因大豆根长和侧根的影响第63-65页
    3.9 细胞分裂素(6-BA)对过表达拟南芥萌发的影响第65-67页
4 讨论第67-70页
    4.1 构建SSH cDNA文库的选材及诱导时间筛选第67页
    4.2 大豆抑制再生消减杂交文库构建的比较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4.3 抑制消减杂交(SSH)技术的优缺点第68-69页
    4.4 新兴筛选表达差异基因的方法第69-70页
5 结论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80页
附录第80-8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棉花转录因子GhPLATZ功能初探
下一篇:平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诱导生物碱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