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理论论文--电影、电视的评论、欣赏论文

广西南丹里湖白裤瑶族群社区影像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目录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缘起第8-9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与架构第10页
    1.4 研究创新点第10-12页
第二章 广西南丹里湖白裤瑶族群与它的社区影像第12-17页
    2.1 社区影像以及本研究对其的界定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社区影像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本研究对社区影像的界定第13页
    2.2 “白裤瑶之乡”研究的特殊价值第13页
    2.3 白裤瑶村民社区影像创作热情第13-14页
    2.4 白裤瑶社区影像里的族群文化表达第14-17页
第三章 白裤瑶族群社区影像的文本研究第17-32页
    3.1 社区影像视觉文本的符号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视觉文本带来的多元化表达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关于人与社会的建构与解构第17-18页
    3.2 文本的选材特点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集中关注“我”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退去神秘面纱的真实生活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避免宏大主题、从小细节出发第20-21页
    3.3 文本的叙事研究第2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两种叙事类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叙事特征分析第23-32页
第四章 白裤瑶族群社区影像的美学意义第32-34页
    4.1 解放镜头下的原生态自然美第32-33页
    4.2 摒弃传统价值的观赏美第33-34页
第五章 社区影像《我的生活》与传统纪录片《白裤子》的对比分析第34-41页
    5.1 关于选材的对比:小人物VS小人物第34-35页
    5.2 关于叙事特征的对比:解说VS同期声第35-39页
    5.3 关于剪辑方式的对比:重剪辑VS轻剪辑第39页
    5.4 关于传播效果的对比:大范围VS小群体第39-41页
第六章 少数民族社区影像的生存与未来发展的思考第41-44页
    6.1 社区影像目前的发展瓶颈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传播效果上:基于无心“传承”下的有意“传播”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传播方式上:影像自身局限性带来传播范围狭窄第42页
    6.2 社区影像的出路:传播方式的革新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新媒体传播方式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相关专业影像展第43-44页
第七章 结语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8页
附录第48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舞台上第一次演西洋剧本--1920年10月《华伦夫人之职业》演出考论
下一篇:中国大陆客家题材纪录片研究--基于“症候阅读”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