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力学论文--固体力学论文--弹性力学论文--接触问题论文

基于泛形理论机械结合面接触刚度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-10页
    1.3 泛形理论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1.4 分形理论接触刚度研究的不足第11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1-12页
2 粗糙表面的泛形复杂度表征第12-34页
    2.1 表面形貌泛形复杂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泛形的概念及泛形复杂度的定义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泛形复杂度的计算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2.2 泛形复杂度计算中最小下限的取值方法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严格自相似泛形最小下限的取值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统计自相似泛形最小下限的取值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2.3 45钢材料表面泛形复杂度的计算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同一表面,同一方向不同截面处截取轮廓曲线泛形复杂度计算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同一表面,同一轮廓曲线不同区域泛形复杂度计算第22-25页
    2.4 泛形复杂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第25-27页
    2.5 不同加工方式、不同粗糙度表面的泛形复杂度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同种加工方法,不同粗糙度泛形复杂度计算结果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相同粗糙度,不同加工方法轮廓曲线泛形复杂度计算结果第32-33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3 法向载荷与泛形复杂度的关系第34-40页
    3.1 凸起峰变化的泛形复杂度第34-35页
    3.2 刚性平面在外载荷作用下与粗糙表面接触面积的关系第35-37页
    3.3 外载荷与接触面复杂度的关系第37-3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8-40页
4 两个接触表面的接触刚度第40-48页
    4.1 接触表面组成的结合面概述第40页
    4.2 结合面刚度的分析模型第40-41页
    4.3 单个接触表面与刚性平面接触的法向刚度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法向刚度的定义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法向刚度与泛形复杂度的关系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法向刚度与外载荷的关系第43页
    4.4 机械结合面参数的等效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等效泛形参数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等效凸起高度均方差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等效弹性模量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等效泊松比第44-45页
    4.5 计算结果验证与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5 结论与展望第48-50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48-49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49-50页
致谢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预压力下压电—含表面损伤弹性体层合结构中的界面波
下一篇:高度非线性孤立波与粘弹性介质的耦合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