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

美国传播法中的隐私权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前言第9-10页
1 美国法律关于隐私权的概述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美国法律中关于隐私权的理论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独处权理论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信息保留权理论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亲密关系理论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一般人格权理论第12-13页
    1.2 隐私权法的起源第13页
    1.3 传播法中关于隐私权的概念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美国传播法法律体系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隐私权的概念第14页
    1.4 大众传播者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特殊性第14-16页
2 美国传播法对于四种侵犯隐私权行为的界定第16-27页
    2.1 盗用姓名或类似物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商业使用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对“姓名或类似物”的界定第17-18页
    2.2 公开隐私性事实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“隐私性事实”的标准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对“严重冒犯性”的界定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新闻价值第20-21页
    2.3 错误报道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错误报道他人隐私的三种情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错误报道的构成要件第23页
    2.4 侵扰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隐私权预期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侵扰的构成要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使用欺诈手段第25-27页
3 侵犯隐私权的抗辩事由第27-32页
    3.1 记者的特权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记者特权需具备的条件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立报道特权第27-28页
    3.2 宪法特权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公共利益原则第28-29页
    3.3 公众人物第29-30页
    3.4 当事人同意第30页
    3.5 公共领域内的特权第30-32页
4 美国传播法中隐私权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启示第32-37页
    4.1 在影响隐私权制度因素内涵上的差异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伦理价值观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社会传统第32-33页
    4.2 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新闻立法的启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对隐私权立法的启示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对我国在传播活动中建立保护隐私权体系的构想第35-37页
结束语第37-38页
参考文献第38-41页
致谢第41-4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著作情况第42-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“法理”的行政法法源定位
下一篇:社会养老保险反欺诈法律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