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| 第3-6页 |
摘要 | 第6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20页 |
1 长鳍鲤、锦鲤的种属概况 | 第12页 |
2 2 种鲤鱼的起源 | 第12-13页 |
3 2 种鲤鱼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4 鲤科鱼类研究概况 | 第14页 |
5 本实验所用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5.1 形态学 | 第14-15页 |
5.2 核糖体 5SrDNA 序列分析 | 第15-16页 |
6 形态学分析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6.1 鱼类形态学在鱼类遗传多样性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页 |
6.2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6.3 鱼类形态学的遗传研究 | 第17-18页 |
7 染色体核型分析 | 第18-19页 |
8 5S rDNA 研究概况 | 第19页 |
9 本实验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长鳍鲤、锦鲤及子代形态差异分析 | 第20-36页 |
2.1 材料方法 | 第20-24页 |
2.1.1 实验鱼杂交 | 第20-21页 |
2.1.2 实验材料 | 第21-22页 |
2.1.3 实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1.4 形态学统计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2 结果 | 第24-35页 |
2.2.1 可数性状结果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2.2 可量性状结果分析 | 第25-35页 |
2.3 讨论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长鳍鲤、锦鲤及子代核型分析 | 第36-49页 |
3.1 材料方法 | 第36-39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36页 |
3.1.2 实验药品 | 第36页 |
3.1.3 药品配制 | 第36-37页 |
3.1.4 实验方法 | 第37-38页 |
3.1.5 核型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2 实验结果 | 第39-46页 |
3.2.1 长鳍鲤、锦鲤及杂交子代染色体数目 | 第39-40页 |
3.2.2 长鳍鲤、锦鲤及杂交子代染色体组成 | 第40-46页 |
3.3 讨论 | 第46-49页 |
第四章 长鳍鲤、锦鲤及子代5SrDNA结构差异分析 | 第49-56页 |
4.1 材料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50页 |
4.1.2 5S rDNA 基因序列 | 第50页 |
4.2 结果 | 第50-54页 |
4.2.1 PCR 扩增结果 | 第50-52页 |
4.2.2 5S rDNA 编码结构区 | 第52-53页 |
4.2.3 NTS 序列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3 讨论 | 第54-56页 |
4.3.1 5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3.2 5S rDNA 串联重复序列的进化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