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1 公司僵局概述 | 第11-17页 |
1.1 公司僵局的涵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关于公司僵局涵义的观点 | 第11-12页 |
1.1.2 司法解释对公司僵局涵义的明确化 | 第12-13页 |
1.2 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 | 第13-16页 |
1.2.1 公司资本制度的因素 | 第14页 |
1.2.2 公司封闭性的因素 | 第14-15页 |
1.2.3 利益分配的因素 | 第15-16页 |
1.3 小结 | 第16-17页 |
2 我国目前公司僵局司法救济不足的检讨 | 第17-20页 |
2.1 司法救济成本较高 | 第17-18页 |
2.2 诉讼程序存在弊端 | 第18页 |
2.3 立法缺陷导致司法救济结果过于僵硬 | 第18-19页 |
2.4 小结 | 第19-20页 |
3 公司僵局非司法途径解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| 第20-25页 |
3.1 公司僵局非司法途径解决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0-22页 |
3.1.1 降低纠纷解决的成本 | 第20-21页 |
3.1.2 弥补司法救济结果的僵化 | 第21页 |
3.1.3 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 | 第21-22页 |
3.2 公司僵局非司法途径解决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2-24页 |
3.2.1 非司法途径解决原理与公司僵局的成因相契合 | 第22-23页 |
3.2.2 非司法途径解决具备法源依据 | 第23-24页 |
3.3 小结 | 第24-25页 |
4 我国公司僵局非司法途径解决的具体方式 | 第25-37页 |
4.1 公司内部自我解决机制 | 第25-30页 |
4.1.1 章程约定救济 | 第25-27页 |
4.1.2 协议股权转让 | 第27-29页 |
4.1.3 股东除名 | 第29-30页 |
4.2 第三方介入的解决机制 | 第30-36页 |
4.2.1 调解 | 第30-33页 |
4.2.2 仲裁 | 第33-34页 |
4.2.3 第三方组织托管 | 第34-35页 |
4.2.4 第三方介入机制作为诉讼前置程序的设想 | 第35-36页 |
4.3 小结 | 第36-37页 |
5 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