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1.1.2 现实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论文总体思路及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3.1 论文总体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3.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异化:现代技术发展的困境 | 第16-27页 |
2.1 异化 | 第16-17页 |
2.1.1 异化的内涵 | 第16-17页 |
2.1.2 技术异化的内涵 | 第17页 |
2.2 马克思、海德格尔关于技术异化的思考 | 第17-22页 |
2.2.1 马克思的“异化”思想 | 第17-18页 |
2.2.2 海德格尔的“异化”思想 | 第18-22页 |
2.2.3 小结:比较与思考 | 第22页 |
2.3 技术异化的表现 | 第22-24页 |
2.3.1 劳作方式层面的表现 | 第22-23页 |
2.3.2 自我认知层面的表现 | 第23页 |
2.3.3 自我追求层面的表现 | 第23-24页 |
2.4 技术异化的根源 | 第24-26页 |
2.4.1 技术根源 | 第24-25页 |
2.4.2 社会根源 | 第25页 |
2.4.3 主体根源 | 第25-26页 |
2.5 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技术异化的消解:已有进路 | 第27-35页 |
3.1 三种对待技术的不同态度 | 第27-30页 |
3.1.1 以庄子为代表的对待技术的悲观拒斥态度 | 第27-28页 |
3.1.2 以霍布斯为代表的对待技术的乐观崇拜态度 | 第28页 |
3.1.3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对待技术的审慎态度及辩证看待 | 第28-29页 |
3.1.4 小结 | 第29-30页 |
3.2 消解技术异化的代表思想 | 第30-35页 |
3.2.1 雅斯贝尔斯的主张 | 第30-31页 |
3.2.2 海德格尔的主张 | 第31-33页 |
3.2.3 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技术选择:消解技术异化的路径新探 | 第35-42页 |
4.1 技术选择的内涵、可能性、必要性 | 第35-36页 |
4.1.1 技术选择的内涵 | 第35页 |
4.1.2 技术选择的可能性 | 第35-36页 |
4.1.3 技术选择的必要性 | 第36页 |
4.2 技术选择对消解技术异化的作用 | 第36-37页 |
4.3 对当代技术选择的多重考量 | 第37-41页 |
4.3.1 针对技术过程 | 第37-39页 |
4.3.2 针对技术评价 | 第39-41页 |
4.5 小结 | 第41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附件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