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银鱼来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格--以《白鹿原》为参照的研读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7-16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7页 |
二、《白鹿原》与《银鱼来》的研究现状 | 第7-14页 |
三、研究的意义与基本思路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边地的历史叙述与非典型家族结构 | 第16-27页 |
第一节 现代家族叙事的历史流变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边地的历史叙述 | 第18-22页 |
第三节 非典型家族结构 | 第22-27页 |
第二章 “别样”的家族人物形象系列 | 第27-43页 |
第一节 “诗书满腹”的族长——范若昌 | 第27-31页 |
一、儒、释、道混杂的精神底色 | 第27-29页 |
二、自甘边缘的“族长” | 第29-31页 |
第二节 山民精神的象征——孙国帮 | 第31-35页 |
一、山民的粗粝与顽强 | 第31-33页 |
二、自卑与要强的挣扎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山间兀自怒放的野花——杨玉环 | 第35-39页 |
一、受困的山野精灵 | 第35-37页 |
二、闪烁人性之美的悲剧结局 | 第37-39页 |
第四节 匪气十足的不肖子孙——范若奎 | 第39-43页 |
一、原始的野性与匪性 | 第39-40页 |
二、赤裸的权力欲望 | 第40-43页 |
第三章 非理性的神秘描写 | 第43-54页 |
第一节 人鬼“情未了”——善恶鬼怪 | 第43-45页 |
第二节 灵魂与肉身的媒介——通灵的巫师 | 第45-47页 |
第三节 奇风异俗——巫风浸染的黔北风俗画 | 第47-50页 |
第四节 神秘书写的文化成因与价值 | 第50-54页 |
一、神秘书写的文化成因 | 第51-52页 |
二、神秘书写的价值追寻 | 第52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