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系统论文--监视、报警、故障诊断系统论文

邮政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插图索引第11-12页
附表索引第12-13页
第1章 绪论第13-17页
    1.1 本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本课题的背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本课题的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任务第15-16页
    1.4 论文组织结构第16-17页
第2章 湖南邮政信息监控系统的现状与需求分析第17-27页
    2.1 湖南邮政信息网络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湖南邮政现状分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湖南邮政监控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2.2 湖南邮政信息网络运行的维护体系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湖南省邮政信息网络运行维护组织结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邮政信息监控系统用户及角色第18-19页
    2.3 集中监控系统总体需求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满足各生产系统不断升级、考核指标不断提高的需要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满足系统升级的需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满足各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及时准确的需要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完善系统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第20页
    2.4 邮政信息监控系统的总体功能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支局作业信息业务需求功能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支局封片卡业务需求功能第21页
    2.5 报警事件处理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报警定义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支局作业信息报警事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支局作业信息报警事件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支局窗投报警事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支局窗投报警事件分析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支局封片卡报警事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7 支局分销配送报警事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8 报警管理第24页
    2.6 日常监控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支局作业信息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支局作业信息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支局封片卡第26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 邮政信息监控系统分析与设计第27-46页
    3.1 监控系统的流程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预警稽核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日常监控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统计管理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公告管理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同步接口管理第31页
    3.2 监控应用系统设计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业务层次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生产模型分析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应用体系结构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应用软件逻辑结构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中间件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网络结构设计第34-35页
    3.3 预警稽核的详细设计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邮资机差错预警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补录差错预警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调账预警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前台交易异常资费预警第40-42页
    3.4 监控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第42-4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4章 邮政信息监控系统的实现第46-56页
    4.1 关键技术说明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weblogic 技术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数据库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java 框架技术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网络安全技术第47-48页
    4.2 系统软件管理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系统主菜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系统管理第49页
    4.3 预警稽核的实现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支局作业信息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支局窗投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大客户管理第51-53页
    4.4 日常监控的实现第53页
    4.5 同步接口管理的实现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同步接口设置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接口同步第54页
    4.6 应用情况及开发成效第54-55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结论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0页
致谢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双重正则化支持向量机的一种全局线性收敛算法
下一篇:一种轻量级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拓扑展示机制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