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22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8页 |
1.2 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8-11页 |
1.2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.2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.3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| 第11-17页 |
1.3.1 国外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3.2 国内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研究 | 第13-16页 |
1.3.3 存在问题分析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4.1 基本概念辨析 | 第17-18页 |
1.4.2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2页 |
2 旧工业建筑(群)再生性评价基础 | 第22-42页 |
2.1 旧工业建筑再生性评价实践基础 | 第22-37页 |
2.1.1 我国旧工业建筑(群)调研现状 | 第23-28页 |
2.1.2 我国旧工业建筑(群)再生利用调研代表项目 | 第28-32页 |
2.1.3 旧工业建筑(群)再生利用项目调研分析 | 第32-37页 |
2.2 旧工业建筑再生性评价理论基础 | 第37-40页 |
2.2.1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37-40页 |
2.2.2 有机更新理论 | 第40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3 旧工业建筑(群)再生性指标体系 | 第42-56页 |
3.1 旧工业建筑再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42页 |
3.2 旧工业建筑再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| 第42-44页 |
3.3 旧工业建筑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维 | 第44-46页 |
3.4 旧工业建筑再生性评价要素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5 旧工业建筑再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8-54页 |
3.5.1 初步指标体系 | 第49-51页 |
3.5.2 最终指标体系 | 第51-5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4 旧工业建筑(群)再生性评价模型 | 第56-70页 |
4.1 旧工业建筑再生性评价方法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1.1 可用评价方法 | 第56-57页 |
4.1.2 方法选择 | 第57-58页 |
4.2 旧工业建筑(群)再生性多级优度评价模型 | 第58-67页 |
4.2.1 优度评价法相关概念 | 第58-59页 |
4.2.2 多级优度评价法 | 第59-60页 |
4.2.3 旧工业建筑再生性多级优度评价流程 | 第60-67页 |
4.3 模型评判标准与分析 | 第67-69页 |
4.3.1 优度评判标准设定 | 第67-68页 |
4.3.2 优度分析 | 第68-6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5 实证分析 | 第70-80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70页 |
5.2 实例分析与评价 | 第70-79页 |
5.2.1 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 | 第71-76页 |
5.2.2 数据分析与评价 | 第76-79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6.1 结论 | 第80页 |
6.2 展望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0页 |
附录:调研问卷 | 第90-96页 |
读研期间参与的科研及自我实践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