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研究对象和范围 | 第9-10页 |
1.3 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:生态伦理学 | 第10页 |
1.4 对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和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| 第10-12页 |
1.5 课题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概述 | 第13-23页 |
2.1 远古神话中的生态意识 | 第13-17页 |
2.1.1 远古神话中的和谐宇宙观 | 第13-14页 |
2.1.2 远古神话中的顺天应人意识 | 第14-15页 |
2.1.3 英雄人物与自然抗衡的意志 | 第15-17页 |
2.2 先秦诸子的生态思想 | 第17-21页 |
2.2.1 先秦儒家的生态思想 | 第17-18页 |
2.2.2 先秦道家的生态思想 | 第18-20页 |
2.2.3 墨子的生态思想 | 第20-21页 |
2.3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与《食货志》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《食货志》中的生态思想分析 | 第23-35页 |
3.1 《食货志》及其生态伦理思想的背景 | 第23-24页 |
3.2 《食货志》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| 第24-26页 |
3.2.1 天行有常、道法自然的天地伦理观 | 第24-25页 |
3.2.2 万物平等、物我同一的生态平等观 | 第25页 |
3.2.3 承天顺地、调序四时的生态和谐意识 | 第25-26页 |
3.3 《食货志》中的生态保护思想 | 第26-30页 |
3.3.1 劝农顺时、减刑育物 | 第26-27页 |
3.3.2 以时养杀、以时禁发 | 第27-28页 |
3.3.3 仁民爱物、民胞物与 | 第28页 |
3.3.4 顺应自然、因地制宜 | 第28-30页 |
3.4 《食货志》中的生态经济思想 | 第30-32页 |
3.4.1 重视农业的生态经济政策 | 第30页 |
3.4.2 取用有度的生态资源开发观 | 第30-31页 |
3.4.3 假民山泽、鼓励树艺的生态经营意识 | 第31-32页 |
3.5 《食货志》中的社会生态思想 | 第32-35页 |
3.5.1 天人合一的政治生态观 | 第32页 |
3.5.2 节用裕民的可持续发展观 | 第32-33页 |
3.5.3 以农为本的治国策略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《食货志》中的生态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| 第35-42页 |
4.1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在法律政令中的体现 | 第35-37页 |
4.2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在农业生产中的体现 | 第37-39页 |
4.2.1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| 第37页 |
4.2.2 农业生产中具体的生态措施 | 第37-39页 |
4.2.3 农业生产中的天象与历法 | 第39页 |
4.3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| 第39-42页 |
4.3.1 艺术审美注重和谐 | 第39-40页 |
4.3.2 生活消费强调节俭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