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1 绪论 | 第14-38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锗的基本性质 | 第15-17页 |
1.2.1 锗的工业价值与储量 | 第15-16页 |
1.2.2 锗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 | 第16-17页 |
1.3 煤型锗矿床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7页 |
1.3.1 高锗煤中锗等元素的含量 | 第17-18页 |
1.3.2 高锗煤中锗等元素的来源和成因 | 第18-20页 |
1.3.3 高锗煤中锗等元素的赋存状态 | 第20-21页 |
1.3.4 其他煤型锗矿床/高锗煤简介 | 第21-22页 |
1.3.5 高锗煤燃煤产物的研究进展 | 第22页 |
1.3.6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 | 第22-25页 |
1.3.7 高锗煤的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| 第25-27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分析手段 | 第27-36页 |
1.4.1 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7-28页 |
1.4.2 样品和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8-35页 |
1.4.3 主要工作量 | 第35页 |
1.4.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35-36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2 地质背景 | 第38-42页 |
2.1 乌兰图噶锗矿床的地质背景 | 第38-40页 |
2.2 临沧锗矿床的地质背景 | 第40-4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3 高锗煤中微量元素的亲和性评估 | 第42-64页 |
3.1 精细研磨和酸洗脱灰的效果 | 第42-45页 |
3.2 酸处理对高锗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| 第45-53页 |
3.2.1 酸处理前后的微量元素含量 | 第45-49页 |
3.2.2 酸处理前后的稀土元素含量 | 第49-53页 |
3.3 多级酸淋滤分析酸对元素脱除的作用 | 第53-56页 |
3.4 高锗煤中微量元素亲和性的再认识 | 第56-61页 |
3.4.1 酸洗脱灰和微量元素亲和性的关联 | 第56-57页 |
3.4.2 高锗煤中微量元素的亲和性 | 第57-59页 |
3.4.3 高锗煤中富集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 | 第59-6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4页 |
4 高锗煤的微量元素在显微组分中的分布 | 第64-86页 |
4.1 DGC样品的显微组分组成 | 第64页 |
4.2 高锗煤的显微组分分离 | 第64-68页 |
4.3 高锗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 | 第68-84页 |
4.3.1 DGC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 | 第68-74页 |
4.3.2 微量元素在DGC片段中的分布 | 第74-80页 |
4.3.3 稀土元素在DGC片段中的分布 | 第80-8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5 高锗煤中微量元素分布和赋存的微区分析 | 第86-102页 |
5.1 EPMA样品的煤岩学分析 | 第86-87页 |
5.2 煤和低温灰中关键微量元素的含量 | 第87-88页 |
5.3 WDS元素扫描图 | 第88-91页 |
5.4 EPMA点分析 | 第91-100页 |
5.4.1 有机质的点分析 | 第91-97页 |
5.4.2 无机质的点分析 | 第97-10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6 高锗煤中元素异常富集的结构成因 | 第102-114页 |
6.1 ~(13)C-NMR分析 | 第102-107页 |
6.1.1 ~(13)C-NMR定性分析 | 第102-104页 |
6.1.2 ~(13)C-NMR半定量分析 | 第104-107页 |
6.2 FTIR | 第107-112页 |
6.2.1 FTIR定性分析 | 第107-109页 |
6.2.2 FTIR半定量分析 | 第109-112页 |
6.3 促使锗富集的关键官能团 | 第11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12-114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114-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8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-13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6-1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