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基于葫芦脲超分子结构对模拟印染废水中阴、阳离子染料的去除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1-22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印染废水常用处理技术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物理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物理化学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化学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生物法及生化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3 超分子化学与葫芦[n]脲概述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超分子化学与超分子化合物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葫芦[n]脲结构及应用第19-20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1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21-22页
2 实验方法及理论模型第22-37页
    2.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2-23页
    2.2 甘脲的合成及工艺条件第23-25页
    2.3 葫芦[n]脲的合成及分离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葫芦脲的合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葫芦脲的分离提纯第26-27页
    2.4 吸附实验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染料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及最大吸收波长确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染料的标准曲线绘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吸附工艺探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吸附行为探究第28-31页
    2.5 絮凝实验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2.6 产物表征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BET测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Zeta电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4 热重第35-36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3 葫芦脲对酸性蓝25染料的吸附及絮凝过程研究第37-56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37页
    3.2 酸性蓝25染料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酸性蓝25染料分子结构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酸性蓝25染料的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酸性蓝25染料的标准曲线第38-39页
    3.3 吸附工艺探究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染料初始浓度对移除率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反应温度对移除率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pH值对移除率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吸附平衡时间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金属离子对移除率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3.4 吸附行为探究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吸附等温线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吸附热力学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吸附动力学第48-49页
    3.5 絮凝工艺探究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金属离子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染料浓度与絮凝效果的关系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3.6 产物表征及机理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热重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4 葫芦脲对碱性蓝3染料的吸附及絮凝过程研究第56-74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56页
    4.2 碱性蓝3染料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碱性蓝3染料分子结构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碱性蓝3染料的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碱性蓝3染料的标准曲线第57-58页
    4.3 吸附工艺探究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pH值对移除率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染料初始浓度对移除率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反应温度对移除率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吸附平衡时间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金属离子对移除率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4.4 吸附行为探究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吸附等温线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吸附热力学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吸附动力学第66-68页
    4.5 絮凝工艺探究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金属离子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染料浓度对絮凝作用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4.6 产物表征及机理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热重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5 结论与展望第74-76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74-75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5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2页
附录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融合多源观测数据的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及精度评价
下一篇:化工类企业环境安全脆弱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