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含N、O配体的金属—有机骨架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1.1 金属-有机骨架材料简介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金属-有机骨架材料的定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金属-有机骨架材料的发展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金属-有机骨架材料的分类第11-12页
    1.2 金属-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缓慢扩散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微波合成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超声合成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机械化学合成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电化学合成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溶剂(水)热法第15页
    1.3 金属-有机骨架结构的影响因素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阴离子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有机溶剂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辅助配体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反应温度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反应体系pH值第17-18页
    1.4 金属-有机骨架材料的应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CO_2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作为发光材料第19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意义第20-21页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第21页
    2.2 制备方法第21页
    2.3 结构与性能分析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粉末X-射线衍射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单晶X-射线衍射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热失重曲线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CO_2吸附性能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紫外-可见漫反射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分子荧光光谱分析第23-24页
第三章 基于含O配体的Zn-MOFs合成、表征及性能研究第24-3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4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有机配体结构图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Zn-MOF_1的合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Zn-MOF_2的合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Zn-MOF_3的合成第25-26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Zn-MOFs的粉末X-射线衍射分析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Zn-MOFs的红外光谱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Zn-MOFs的形貌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Zn-MOFs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Zn-MOFs的热稳定性分析第3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四章 基于含N/O配体的Cd-MOFs合成、表征及性能研究第32-40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2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有机配体结构图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Cd-MOF_1的合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Cd-MOF_2的合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Cd-MOF_3的合成第33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Cd-MOFs的粉末X-射线衍射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Cd-MOFs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Cd-MOFs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Cd-MOFs的形貌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Cd-MOFs的热稳定性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Cd-MOFs的紫外-可见漫反射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Cd-MOFs的荧光性能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五章 基于含N与含O混合配体的Co-MOF_1合成、表征及性能研究第40-4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40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有机配体结构图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合成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5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Co-MOF_1的单晶结构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Co-MOF_1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Co-MOF_1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Co-MOF_1的热稳定性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Co-MOF_1的水稳定性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六章 基于含N/O与含O混合配体的Sr-MOFs合成、表征及性能研究第48-56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48页
    6.2 实验部分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有机配体结构图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Sr-MOF_1的合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Sr-MOF_2的合成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Sr-MOF_3的合成第49页
    6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Sr-MOFs的粉末X-射线衍射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Sr-MOFs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Sr-MOFs的形貌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Sr-MOFs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Sr-MOFs的热稳定性分析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Sr-MOFs的紫外-可见漫反射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7 Sr-MOFs的荧光性能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七章 CO_2吸附及等温吸附模型研究第56-63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7.2 两种吸附等温模型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第57页
    7.3 Zn-MOF_3的CO_2吸附性能研究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CO_2吸附/脱附等温线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第59页
    7.4 Sr-MOF_3的CO_2吸附性能研究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CO_2吸附/脱附等温线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第61-62页
    7.5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结论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个人简历第72-73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吗啉或N-乙基哌嗪基团取代的喹啉类衍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
下一篇: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深红/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和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