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背景 | 第12-20页 |
(一)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刑的必要性之争 | 第12-18页 |
1. 反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罪的观点 | 第12-13页 |
2. 应当以刑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进行规制 | 第13-15页 |
3. 笔者观点 | 第15-18页 |
(二)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进程 | 第18-20页 |
二、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 | 第20-24页 |
(一) 关于本罪的罪名 | 第20页 |
(二) 本罪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(三) 本罪的犯罪构成 | 第21-24页 |
1. 犯罪客体 | 第21页 |
2. 犯罪的客观方面 | 第21-22页 |
3. 犯罪主体 | 第22-23页 |
4. 犯罪的主观方面 | 第23-24页 |
三、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认定 | 第24-28页 |
(一) 本罪与非罪的认定 | 第24-25页 |
(二) 本罪与相关犯罪的认定 | 第25-28页 |
1. 本罪与侵占罪的认定 | 第25-26页 |
2. 本罪与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的认定 | 第26-28页 |
四、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量刑研究 | 第28-32页 |
(一) 本罪的量刑标准 | 第28-29页 |
(二) 本罪量刑的适用原则 | 第29-32页 |
1. 慎刑原则 | 第29-30页 |
2. 利益平衡原则 | 第30-32页 |
五、 域外有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状况及其借鉴 | 第32-38页 |
(一) 域外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状况 | 第32-35页 |
1. 德国的立法状况 | 第32-33页 |
2. 美国的立法状况 | 第33页 |
3. 俄罗斯联邦的立法状况 | 第33-34页 |
4. 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状况 | 第34-35页 |
(二) 域外立法对我国的借鉴 | 第35-38页 |
六、 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完善 | 第38-40页 |
(一) 赋予被拖欠劳动者申请政府责令的权利 | 第38页 |
(二) 明确“数额较大”的标准 | 第38-39页 |
(三) 完善关于“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”的规定 | 第39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后记 | 第44-45页 |